返回列表 發帖

新研究:南極冰融將引發連鎖反應 為全球氣象帶來劇變

   
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南極冰蓋不斷融化,將引發連鎖反應,不僅回過頭加速冰蓋融化速度,更將進一步導致全球範圍的天氣模式出現巨變。(歐新社)

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南極冰蓋不斷融化,將引發連鎖反應,不僅回過頭加速冰蓋融化速度,更將進一步導致全球範圍的天氣模式出現巨變。(歐新社)

2021/05/18 13:0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全球暖化是當前人類正經歷的巨大變動,地球體溫持續升高在所有層面都將帶來影響,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南極冰蓋不斷融化,將引發連鎖反應,不僅回過頭加速冰蓋融化速度,更將進一步導致全球範圍的天氣模式出現巨變。

根據《CNN》報導,最新一份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發現,隨著地球均溫升高,南極冰蓋融化的情況加劇,將導致冰蓋下的土地愈加裸露,此一過程將導致南極風向產生改變,降雨量增加,進一步觸發加速冰塊流失的過程。

英國氣象局高級科學家凱瑟琳(Catherine Bradshaw)表示,冰蓋消融將導致過往被覆蓋住的土地暴露在外,降雨量因而大量增加,而這個變化將通過連鎖反應放大其結果,最終讓海洋更加溫暖。

凱瑟琳指出,過去受冰蓋覆蓋時,南極表面反射大量陽光,相比於吸收較多陽光的鄰近海域,南極陸地本身氣溫相對較低;但在冰蓋消融並露出地表後,南極表面吸收的陽光將巨量上升,造成陸地比海洋溫度高的狀況,風向因而改變,而整個南極冰蓋亦將趨向不穩定,最終影響全球氣象。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36366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南極冰棚又崩落!全球最大冰山問世 面積達80個曼哈頓

   
世界最大冰山問世。(路透)

世界最大冰山問世。(路透)

2021/05/20 11:0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世界最大冰山問世,科學家發現,在過去數日內,南極龍尼冰棚(Ronne Ice Shelf)一塊極其巨大的冰山從冰棚本體崩離入海,其面積約等於80個美國紐約曼哈頓大。

根據《CNN》報導,歐洲太空總署(ESA)今日證實,巨型冰山A-76已從龍尼冰棚西側完全分離,其形狀像是一塊巨大的熨衣板,長約170公里,寬為25公里,面積約為4000平方公里,與15個台北市的面積總和相若,是當前全球最大的冰山。

報導指出,與陸上冰川或冰原落入海中並融化時不同,前者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但巨型冰山A-76未來若融化並不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就像融化的冰塊並不會增加飲料杯中的水位一樣」。

未來各國的相關科研機構將持續監控這座冰山動向,直到它消融至無法監控的大小為止。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39378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氣候專家預測:全球均溫升1.5度 5年內機率達40%

   
全球暖化造成北極融冰加速。(美聯社檔案照)

全球暖化造成北極融冰加速。(美聯社檔案照)

2021/05/27 23:59

〔編譯黃靖媗/綜合報導〕巴黎氣候協定要求,世界應將全球均溫上升幅度控制於工業化前水準以上攝氏1.5度之內。但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此標準有高達40%的機率,再過5年就會被突破。

根據《美聯社》報導,在未來5年內,有高達40%的機率會有至少1年的全球均溫升幅,較工業化前上升攝氏1.5度。而同組專家去年預測的可能性還只有20%。

參與預測的英國氣象局氣候專家赫曼森(Leon Hermanson)說,機率翻倍主要是因為技術的進步,尤其是針對極地地區的監測技術,「真實的暖化情況遠比我們想的更加嚴重,這是我們必須採取強力行動的警訊」。

氣象專家也指出,目前全球均溫已經高於工業化前水準攝氏1.2度,而今年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的氣溫,更比過去數十年高了大約攝氏1.4度。

世界氣象組織也預測,在2025年前,有高達90%的機率,會再度打破史上最熱年分的紀錄,大西洋也將有更多更危險的颶風成形。

未參與預測報告的賓州州大氣候科學家曼恩(Michael Mann)則指出,他幾乎能肯定,世界未來幾年內一定會超過巴黎協定表準至少1次。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49034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地震波探索地球 新研究發現地核成長速度「這一側」較快

   
美國柏克萊加大發布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的新研究,透過地震波探索地球內部,竟然發現地核的成長速度「不對稱」,東半邊比西半邊的成長速度多出60%。(美聯社檔案照)

美國柏克萊加大發布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的新研究,透過地震波探索地球內部,竟然發現地核的成長速度「不對稱」,東半邊比西半邊的成長速度多出60%。(美聯社檔案照)

2021/06/05 05:42

首次上稿 01:19
更新時間 05:4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柏克萊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發布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的新研究,透過地震波探索地球內部,竟然發現地核的成長速度「不對稱」,東半側比西半側的成長速度多出60%。

研究團隊指出,地震波從極點南北垂直移動時,傳播的速度比東西向水平移動的速度快了3%,透過地震波建構的新模型顯示,這是因為在印尼班達海底下的地核東半側,成長速度比在巴西下方的西半側要來得快,地球內核以一種不對稱的方式增長,地核半徑平均每年增長1毫米。

研究團隊認為,地核是以固態的鐵晶體構成,這種不對稱的增長速度表明,地球內核的某些部分溫度較高,某些部分的溫度則較冷,使鐵的結晶體以不同的速度增長,印尼班達海底下的外地核以較快的速率吸走該區域內地核的熱量,因此更快地形成鐵晶體,而地球磁場的強度,與地核中的鐵晶體多寡有關。

研究指出,這種不對稱成長,受到重力影響被均勻地分散,成長較快的東半側地核所形成的鐵晶體,會被重力帶往兩極方相,使整個地核保持球形,但目前已知的地球科學認為,地球磁場至少有30億年的歷史,在形成磁場前,地核不對稱的成長情況,以及不對稱成長的原因究竟為何,還有待後續研究。

據了解,地球各層構造的平均厚度分別為地殼17公里、地函2883公里、外地核1742公里、內地核1200公里,而地核與地函之間的交界為古氏不連續面,地函與地殼之間的交界則是莫氏不連續面。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58731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專家:比工業化前高5成

   
二氧化碳造成的氣候變化不僅僅是提高溫度,還會增加像是風暴、乾旱等極端天氣,並導致海平面上升且變更酸性等多種環境問題。(法新社)

二氧化碳造成的氣候變化不僅僅是提高溫度,還會增加像是風暴、乾旱等極端天氣,並導致海平面上升且變更酸性等多種環境問題。(法新社)

2021/06/08 13:1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即使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讓交通旅遊及其他活動減少了7%,但仍無法降低二氧化碳的飆升。今年5月二氧化碳平均值高達419.13ppm,科學家指出,比工業化之前高出5成,創下碳排放量的歷史新高。

根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國家海洋數據顯示,今年5月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飆升至419.13ppm,大氣管理局(NOAA)氣候科學家Pieter Tans指出,相較於去年5月高出1.82ppm,也比工業化前的280ppm濃度高出5成,「過去地球自然運作花了6千年達到的排碳量與人類從1979年到現在,42年的時間是一樣的,二氧化碳在幾十年內上升這麼快速是十分異常的」。

康乃爾大學氣候科學家娜塔莉•馬霍瓦爾德(Natalie Mahowald)對於濃度飆升的數據提出警告,「若是要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壞後果,人類需要更積極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有研究指出,氣候變化不僅僅是提升溫度、加劇極端天氣的次數與災情,包括風暴、野火、洪水與乾旱、還會導致海平面上升與酸化,人類對異常氣候的健康狀態也會隨之變化。

此外,去年疫情剛在全球延燒時,民眾大幅降低移動,二氧化碳污染下降了7%,但科學家表示其實對於整體排放量的變化並不大。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61927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海洋細菌夠威猛! 新研究發現可成功清除土耳其「海鼻涕」

   
土耳其伊斯坦堡大學海洋生物學系教授阿爾圖團隊以海洋細菌成功分解肆虐當地海面的海鼻涕。上圖為6月8日,下圖為6月13日,海面上的海鼻涕幾乎都已經消除。(擷取自阿爾圖推特)

土耳其伊斯坦堡大學海洋生物學系教授阿爾圖團隊以海洋細菌成功分解肆虐當地海面的海鼻涕。上圖為6月8日,下圖為6月13日,海面上的海鼻涕幾乎都已經消除。(擷取自阿爾圖推特)

2021/06/15 21:49

〔中央社〕土耳其海域海面上出現俗稱「海鼻涕」的海洋黏液,導致潛在生態浩劫。科學家以自然環境中的海洋細菌加以分解,初步研究發現,可以將這種黏液成功清除。

安納杜魯新聞社(Anadolu Agency)報導,當局批准伊斯坦堡大學(Istanbul University)海洋生物學系教授阿爾圖(Gulsen Altug)團隊展開研究,盼以自然環境中有益的細菌來消除海洋黏液。

團隊在伊斯坦堡雅尼卡皮區(Yenikapi)的港口進行此一探索性研究。他們在選定菌種之中找尋代謝特性適於分解這種黏液的本地細菌,每天早、晚對海中圍欄裡的黏液進行投放。

阿爾圖表示,8日開始在受控條件下展開研究並且蒐集樣本。她說:「我們把過去20年來從海洋中分離出來的本地細菌分離株投放到黏液覆蓋的海面上。」團隊第一次投放就將海面上的黏液分布有效稀釋,10日又進行第2次投放。

11日第3次投放後,黏液遭到稀釋的情況更顯著,到12日幾乎已將黏液清除。

她說:「6月13日早上我們進行投放後,晚上就不必再投放了。我們研究的區域當天晚上就沒有黏液了。」阿爾圖強調,黏液沒有沉入海底,而且團隊並不擔心投放的菌種會對海洋造成任何傷害。

她表示,這種細菌會抑制環境中的致病細菌、對提供養分的有機物質進行分解,在沒有出現黏液現象的正常情況下還會分解海裡的葉子、已經死亡的生物體和廢棄物,促進海洋生態系統循環。

報導指出,地球暖化、風平浪靜和污染導致海水溫度上升,微藻類浮游生物過度生長,造成馬爾馬拉海(Marmara)海面上出現俗稱「海鼻涕」的海洋黏液。

漁民已對此示警數月。海洋生物學家4月則發現,約30公尺深海床上的珊瑚也遭到黏液覆蓋,恐導致珊瑚悶死,部分沿海城鎮則出現魚群死亡情況。

土耳其海面被一層灰棕色黏液覆蓋不是新現象,但今年達到前所未有規模。馬爾馬拉海之外,黑海和愛琴海也有相同情況。除了擁有約1600萬人口的伊斯坦堡之外,毗鄰的5個省也在劫難逃。

伊斯坦堡大學教授阿爾圖推特貼文: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考古重大發現!10萬年前「未知人類」化石出土了

   
以色列最新研究顯示,在當地發現生活在10萬年前的遠古未知人類化石。(歐新社檔案照)

以色列最新研究顯示,在當地發現生活在10萬年前的遠古未知人類化石。(歐新社檔案照)

2021/06/25 17:1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與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6月25日在《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在以色列發現生活在10萬年前的遠古未知人類化石。

綜合外媒報導,研究團隊在含有化石的沉積岩中,找到了6000件石器,以及數千塊瞪羚、馬、龜的骨頭殘骸,其中一些表面上有石器打磨的痕跡,另外找到了5塊未知人類的腦殼化石,和一個幾乎完整的下顎化石,上面還帶有1顆臼齒,這些化石某些方面類似尼安德塔人,但也讓團隊看出海德堡人化石的表徵。

團隊指出,這些化石出土於以色列拉姆拉市(Ramla)的「Nesher Ramla」史前遺址,w他們使用的石器可以追溯到距今12萬到14萬年前,石器的製造技術在當時掌握在尼安達塔人與智人手上,研究人員認為,繼尼安德塔人、丹尼索瓦人後,這些未知人類可能是第3種歐亞人,在文化上與古代智人混處在一起,可能與古代智人雜交。

研究顯示,這種暫稱為「Nesher Ramla Homo」的未知人類不必遠赴東亞與其他原始人群體互動,他們與生活周遭的智人交換工具,獲取製造石器的知識以滿足生活所需,研究團隊想從化石中提取DNA分析卻失敗,目前需要進一步確認所發現的化石究竟為何方神聖。

https://news.ltn.com.tw/news/novelty/breakingnews/3582326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正式確認!世界氣象組織:南極出現18.3℃創紀錄高溫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週四確認,南極大陸創下新的高溫紀錄,在南半球夏季時測得18.3℃度高溫。(法新社檔案照)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週四確認,南極大陸創下新的高溫紀錄,在南半球夏季時測得18.3℃度高溫。(法新社檔案照)

2021/07/02 17:2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週四確認,南極大陸創下新的高溫紀錄,在南半球夏季時測得18.3℃度高溫,此溫度由阿根廷國家氣象局 (SMN)負責運營的埃斯佩蘭薩(Esperanza)觀測站測出。

綜合外媒報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幹事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南極大陸是地球上變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在過去50年內的均溫幾乎上升3℃,「紀錄南極的最高溫度很重要,因為這有助於人們界定地球邊緣地帶的天氣和氣候圖」。

南極18.3℃高溫是在2020年2月6日南半球夏季時測得,當時1個大型高壓系統在當地產生下降風 (Katabatic wind),導致南極局部地表明顯變暖,這種條件有利於產生創紀錄的高溫,WMO委員會檢查了埃斯佩蘭薩測站的儀器,確認這項結果沒有問題。

世界氣象組織同時審查巴西在西摩島(Seymour Island)營運的研究站測得的南極20.7℃高溫,最終認定此測站的溫度傳感器出現明顯的熱偏差,因此不將這個溫度列為正式紀錄。

此前,世界氣象組織記錄到的南極最高溫,是2015年3月24日在埃斯佩蘭薩測站測到的17.5℃。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90099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強烈太陽風暴吹拂!UAE探測器拍下首張火星極光照片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拍下首張火星極光照片。(圖取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Emirates Mars Mission官網)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拍下首張火星極光照片。(圖取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Emirates Mars Mission官網)

2021/07/03 21:0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拉希德太空中心(Mohammed Bin Rashid Space Centre)指出,去年發射的「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Emirates Mars Mission)拍下首張火星極光照片。

綜合外媒報導,「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今年2月以來一直圍繞火星運行,它捕捉到火星表面大氣出現的極光,這些光芒被稱為「離散極光」,拉希德太空中心1日在官方臉書貼出照片,綠色的夜視畫面中,可見到照片左側的火星表面散發出光芒,景象相當壯觀。

研究團隊指出,火星磁場條件與地球存在差異,因此,共會出現3種極光,1種出現在白天,2種發生在夜晚;而在夜晚出現的極光中,有1種只會在特定區域出現,而另1種就是「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拍到的,當強大的太陽風暴吹向火星時,整個火星都會被耀眼的光芒照亮。

此外,火星不只有北極光和南極光,還有赤道光、中緯度光、東部光、西部光,遍布整個星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先進技術國務部長阿米里(Sarah Al Amiri)表示,這項觀察為該國的火星探測任務開闢新領域,豐富了研究成果。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拍到,當強大的太陽風暴吹向火星時,整個火星都會被耀眼的光芒照亮。(圖取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Emirates Mars Mission官網)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拍到,當強大的太陽風暴吹向火星時,整個火星都會被耀眼的光芒照亮。(圖取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Emirates Mars Mission官網)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91286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山東青島面臨史上最嚴重滸苔災害 黃海設置3道防線打撈24萬噸

·2 分鐘 (閱讀時間)
山東青島黃海海域近日出現大量滸苔。(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山東青島黃海海域近日出現大量滸苔。(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中國大陸山東青島的黃海海域,近年來遭受海上滸苔嚴重的侵害,而2021年堪稱是近1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黃海海域的滸苔災害規模已達到歷史最大值。目前青島市政府已經在黃海海域設置了3道防線,同時進行打撈作業,目前打撈的上岸的滸苔已經多達24萬噸。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指出,根據數據顯示,6月26日黃海海域的滸苔面積達到60594平方公里,覆蓋面積達到1746平方公里,相較於2013年時的最大紀錄,今年面積暴增2.3倍。目前青島市政府已經派出7300多船次的船隻進行撈捕,目前撈捕重量已經達到24萬噸。

漁船撈回大量的滸苔。(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漁船撈回大量的滸苔。(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青島海洋與漁業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張永舉表示,今年的滸苔覆蓋面積約為去年的9倍之多,目前青島市利用衛星、直升機、海上巡航、近岸監控、滸苔追踪器等多種方式,進行滸苔的監測預報,同時也調整人力,在近海地區設置3道攔截網,全力攔阻滸苔上岸。

報導中指出,滸苔是一種綠藻,儘管它的本身並沒有毒性,不過大規模的滸苔暴發,對於海洋的水質、海洋生態以及海上運輸旅遊等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至於滸苔大量增生的原因,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莊志猛推測,由於滸苔的數量是取決於種子的數量、陽光的充足度以及足夠的營養源,近幾年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導致海水營養化,經年累月下來,導致滸苔大量增生。

https://tw.news.yahoo.com/%E5%B1%B1%E6%9D%B1%E9%9D%92%E5%B3%B6%E9%9D%A2%E8%87%A8%E5%8F%B2%E4%B8%8A%E6%9C%80%E5%9A%B4%E9%87%8D%E6%BB%B8%E8%8B%94%E7%81%BD%E5%AE%B3-%E9%BB%83%E6%B5%B7%E8%A8%AD%E7%BD%AE3%E9%81%93%E9%98%B2%E7%B7%9A%E6%89%93%E6%92%8824%E8%90%AC%E5%99%B8-053242922.html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