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英組織推全球海洋生物普查 目標找出10萬新物種

  
英國海洋科學和保育研究所27日宣布展開一項大型計畫「海洋普查」(Ocean Census),目標在10年內辨識出10萬種未知物種。(美聯社)

英國海洋科學和保育研究所27日宣布展開一項大型計畫「海洋普查」(Ocean Census),目標在10年內辨識出10萬種未知物種。(美聯社)

2023/04/28 15:0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海底世界充滿未知,據科學家推測,全球有超過220萬種物種存在於海洋中,但人類目前只發現約24萬種。英國海洋科學和保育研究所(Nekton)27日宣布展開一項大型的全球計畫「海洋普查」(Ocean Census),目標在10年內辨識出10萬種未知物種,這項計畫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並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CNN》報導,過去科學家發現疑似新物種時,受到研究工具限制,通常要將物種帶回研究室才能進行研究,確認新物種的過程至少需花費一年。如今研究技術進步,科學家能在生物棲息地直接進行研究,這將有助於科學家辨識難以在陸上研究的生物。

參與研究的加州施密特海洋研究所(Schmidt Ocean Institute)執行主任喬蒂卡(Jyotika Virmani)表示「我們正努力朝直接在水層(Water column)中對生物進行分類鑑定的目標邁進,如此一來就不用將所有東西帶回陸地。這很令人興奮,會讓事情進展得更快。」

普查計畫也將對水中DNA進行採樣,以檢測和追蹤物種。

過去科學家曾舉辦過海洋普查,該普查在2010年結束,並發現6千種潛在的新海洋物種。這次計畫將派出潛水員、潛艇和深海機器人前往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熱點進行探索,研究規模更大,使用的技術更進步,目標要找出10萬種新物種。

普查計畫由英國海洋科學和保育研究所主持,並由日本非營利基金會「日本基金會」資助。研究鼓勵私人船隻和個人加入,所有蒐集到的資訊和數據供科學家、政府機關和民眾自由取得,適用於非商業用途。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284702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太「屌」了!紐芬蘭大GG冰山瘋傳 網笑:還原度真高啊

  
近日加拿大紐芬蘭當地一名攝影師在海上拍下一座冰山,外型極似男性生殖器官,引發全球瘋傳。(圖擷自Ken Pretty臉書)

近日加拿大紐芬蘭當地一名攝影師在海上拍下一座冰山,外型極似男性生殖器官,引發全球瘋傳。(圖擷自Ken Pretty臉書)

2023/05/01 10:4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加拿大紐芬蘭(Newfoundland)近海,每年春天都會有許多冰山漂浮,近日當地一名攝影師在海上拍下一座冰山,外型極似男性生殖器官,引發全球瘋傳。

綜合外媒報導,住在紐芬蘭概念灣(Conception Bay)區的攝影師皮瑞提(Ken Pretty)在4月27日在概念灣上看到這一座冰山,他一眼就發現這座冰山具有在網路上瘋傳的潛力,他用無人機空中俯拍後,確認整座冰山與男性生殖器官相似度極高,照片在他臉書上曝光後,果真引發大量留言與分享。

這個冰山在網路上被稱為「Dickie Berg」,是紐芬蘭當地對男性生殖器的委婉說法;台灣網友也笑稱「還原度真高啊」、「連大自然都懂玩」、「還敢下來啊冰屌」、「下面沒露出來的更大」。

皮瑞提表示他很幸運,他剛好在那邊看到冰山當時的狀態,因為它持續在融化,「我的意思是,它可能會變軟。」現在想前往當地一睹大屌冰山的人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有網友回報現在「Dickie Berg」已經大幅縮水了。


https://news.ltn.com.tw/news/novelty/breakingnews/4287001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全球升溫恐破巴黎協定「1.5度警戒線」 科學家:機率超過6成

  
科學家警告,如果未來每年都超過巴黎協定「1.5度警戒線」,將出現更強烈的極端氣候。(美聯社資料照)

科學家警告,如果未來每年都超過巴黎協定「1.5度警戒線」,將出現更強烈的極端氣候。(美聯社資料照)

2023/05/17 21:1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全球暖化造成的問題不容忽視,由於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和今年夏天將再次出現的聖嬰現象,科學家預測,全球升溫情況在未來幾年就可能會突破各國政府於2015年氣候峰會上訂定的「1.5度」限制。

綜合外媒報導,全球各地去年創下新的高溫紀錄,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報告,這些紀錄可能只是極端氣候的號角,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將和聖嬰現象結合,造成更嚴峻的熱浪等問題。

各國政府在2015年舉行的氣候峰會上,雖同意將全球氣溫升溫幅度限制在工業化前的攝氏1.5度內,但巴黎協定過後的溫室氣體量仍一直攀升。自2020年以來,WMO持續估計世界突破1.5度閾值的可能。當時他們預測,在未來5年內,突破的機會不到20%。到了去年,這一機會增加到50%,而今年,竟已增加到66%。

科學家警告,世界很有可能在未來5年內又出現新的高溫紀錄,如果未來10年或20年內每年都超過巴黎協定的「1.5度警戒線」,將可能出現更長的熱浪、更強烈的風暴、野火等極端氣候。

不過未來幾年突破1.5度的閥值不代表巴黎協定就已被突破。科學家表示,通過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仍有時間限制全球升溫。WMO表示,巴黎協定涉及的是更長期的升溫狀況,但人類目前的確將越來越頻繁暫時升溫超過1.5度,世界將進入「未知的氣候領域」。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304816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氣候變遷影響 全球逾一半湖泊水位下降

  
《科學》18日公布一項研究顯示,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全球有超過一半的大型湖泊、水庫等,出現水位下降情況,圖為美國加州奧羅維爾湖。(美聯社)

《科學》18日公布一項研究顯示,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全球有超過一半的大型湖泊、水庫等,出現水位下降情況,圖為美國加州奧羅維爾湖。(美聯社)

2023/05/19 10:1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科學》(Science)期刊18日公布一項研究顯示,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全球有超過一半的大型湖泊、水庫等,出現水位下降情況,從歐亞的裏海到南美洲最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等都有這現象,主要的原因來自於氣候變遷,由於水資源減少,該研究亦對於農業用水、人類用水及水力發電等提出相關示警。

根據《路透》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研究團隊表示,全球主要大型湖泊,過去近30年來,每年累積流失量達220億噸,是美國最大水庫米德湖(Lake Mead)的17倍,其中,有56%的水資源流失都與氣候暖化及人類活動有關。令人擔心的是,氣候學者普遍認為,氣候變遷會導致乾旱的地區將變得更乾,多雨的地區變得更濕,但實際上,這份研究顯示,連本身雨量就充沛的地區都出現了顯著地水資源流失。

《路透》指出,研究統計了將近全球2000座湖泊、水庫等,透過衛星計算結合氣候與水文模型,顯示53%的湖泊水位下降,有將近20億人受到影響,除了氣候變遷外,人類的非永續使用也導致了水位下降,如中亞的鹹海、中東的死海等。除了下降外,也有大概4分之1的湖泊水位有上升,不過大部分都是因為水壩修建而造成的。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306390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海溫出現變異!鄭明典:恐再引發一波全球性增溫

  
不過過去幾年來,海溫持續高於平均值,氣象局長鄭明典直言:「海溫大幅度變異,很可能再引發一波全球性增溫。」(歐新社)

不過過去幾年來,海溫持續高於平均值,氣象局長鄭明典直言:「海溫大幅度變異,很可能再引發一波全球性增溫。」(歐新社)

2023/05/22 09:4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海水熱容量遠比空氣高,吸收了90%的多餘熱能,被認為是地球氣候穩定的基石,不過過去幾年來,海溫持續高於平均值,氣象局長鄭明典直言:「海溫大幅度變異,很可能再引發一波全球性增溫。」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天在臉書分享美國國家環境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NCEI)海溫統計圖,他表示,海洋有很大的熱容,是地球氣候穩定的基石;根據統計圖,在2014年以後,海溫幾乎都在黑色點線之上,那是平均值上2個標準差的參考值,海溫持續超越這條點線,代表原本統計上的氣候基準已經明顯改變了。

鄭明典指出,看到海溫大幅度的變異,研究氣候的人最敏感,這是個顯著的「訊號」,很可能再引發一波全球性的增溫;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日前曾發布,有98%的機率未來5年至少1年會是有紀錄以來最熱一年。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308970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北極海冰蓋 最快2030融化消失

  
北極海冰蓋最快將在2030年代夏季消失,比預期提早10年。(法新社檔案照)

北極海冰蓋最快將在2030年代夏季消失,比預期提早10年。(法新社檔案照)

2023/06/08 05:30

8日「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前夕,線上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6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無論人類如何努力減少導致全球暖化的碳污染,北冰洋(北極海)冰蓋最快將在2030年代夏季消失,比預期提早10年。厚達數公里的格陵蘭(Greenland)冰蓋,所含冰凍水量足以將海平面抬升6公尺,不僅衝擊北極地區,也對全球各地造成影響。圖為挪威的羅佛登群島(Lofoten Islands)。(法新社檔案照)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587407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不只地層下陷! 人類超抽地下水讓地球傾斜度改變了

  
人類在1993至2010年期間共抽取2.15兆噸地下水,這造成地球傾斜度的改變,兩極移動將近80公分。(路透)

人類在1993至2010年期間共抽取2.15兆噸地下水,這造成地球傾斜度的改變,兩極移動將近80公分。(路透)

2023/06/20 15:5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人類抽取地下水,竟悄悄改變了地球樣貌,最新研究發現,人類在1993至2010年期間共抽取2.15兆噸地下水,這造成地球傾斜度的改變,兩極移動將近80公分。

《地球物理研究通訊》期刊刊登一篇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在1993至2010年期間共抽取2.15兆噸地下水,由於地球不是完美的球體,每年會像陀螺一樣以幾公尺的幅度搖晃,地下水的移動和分佈的變化,對於地球的傾斜度起到一定作用,產生極點偏移,模型模擬顯示,若將抽取2.15兆噸地下水納入計算,可發現1993至2010年期間地球傾斜了78.5公分或每年極點漂移4.3公分。

科學家認為,儘管抽取地下水不會帶來季節更替風險,但在地質時間尺度,地極點飄移可能對長遠氣候產生未知影響,全球氣候模型估計表明,地下水枯竭恐是導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339680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全球暖化持續威脅 喜馬拉雅冰川到2100年將減少75%

  
一份科學研究報告指出,喜馬拉雅山冰川到2100年為止,可能會損失高達75%。(歐新社)

一份科學研究報告指出,喜馬拉雅山冰川到2100年為止,可能會損失高達75%。(歐新社)

2023/06/20 12:1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南北極的冰川正以驚人速度融化消失,而近期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喜馬拉雅山的冰川也深受其害,直到2100年為止,可能會損失高達75%。

根據《路透》報導,「國際山區整合發展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日前一份報告指出,在2011年到2020年間,冰川消失的速度比上一個10年快了65%。報告主要作者韋斯特(Philippus Wester)表示:「我們正在失去冰川,我們將在100年後失去他們。」

報告指稱,若未來溫度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攝氏1.5度或2度,那麼到了2100年,興都庫什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損失30%至50%;在變暖3度的狀況下,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將損失達75%。

報告指出,由於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Hindu Kush Himalaya)是恆河、印度河、湄公河等12條河流的源頭,冰川融化會讓這些河流的水流量在本世紀中葉達到高峰,這將對仰賴這些河流維生的16億人造成影響。

韋斯特表示:「雖然聽起來我們會有更多的水可用,因為冰川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融化,且冰川融水可能會以洪水的形式出現,而不是穩定的流動供應,過了水量高峰,供應最後還是會減少。」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339299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促歐美「錢先到位」 哥倫比亞、巴西拚2030終結雨林濫伐

  
巴西總統魯拉8日與哥倫比亞總統裴卓會面,兩人呼籲富裕國家挹注資金,幫助南美洲國家保護亞馬遜雨林。(法新社)

巴西總統魯拉8日與哥倫比亞總統裴卓會面,兩人呼籲富裕國家挹注資金,幫助南美洲國家保護亞馬遜雨林。(法新社)

2023/07/09 08:4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巴西、哥倫比亞總統8日在哥國城市萊蒂西亞(Leticia)舉行會議,內容包括聯手打擊濫伐,以及如何保護世界上最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亞馬遜雨林。

據《路透》報導,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表示,巴西政府致力在2030年前,完全遏止非法的雨林濫伐,魯拉並呼籲加強區域和全球合作,「亞馬遜國家應在即將舉行的峰會中共同做出承諾」。

巴西今年8月將在亞馬遜河口城市貝倫(Belem)主辦亞馬遜國家峰會,展開「亞馬遜合作盟約組織」(Amazon Cooperation Treaty Organization, ACTO)一年一度會議。

哥倫比亞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8日與魯拉會晤前,本週稍早已和多位來自亞馬遜國家的環境部長舉行了會談,包括秘魯李歐斯(Albina Ruiz Rios)、委內瑞拉羅卡(Josue Lorca)等人。

上任未滿1年的裴卓和魯拉雙雙呼籲富裕國家挹注資金,幫助南美洲國家保護亞馬遜雨林,此舉被認為是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的關鍵。

即將在貝倫舉行的峰會,旨在推動ACTO成員國共同採取行動,保護雨林並促進永續發展機制。亞馬遜地區長年受到盜伐、盜採金礦、動物走私和販毒集團的威脅。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358235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南加州海岸驚見數百隻死亡海獅、海豚 專家:全球暖化導致

  
今年6月以來,美國南加州就有數百隻死亡的海獅、海豚被沖上海岸,而奄奄一息的個體則出現癲癇、口吐白沫、以及神智不清的狀況。(取自CIMWI研究所臉書)

今年6月以來,美國南加州就有數百隻死亡的海獅、海豚被沖上海岸,而奄奄一息的個體則出現癲癇、口吐白沫、以及神智不清的狀況。(取自CIMWI研究所臉書)

2023/07/19 21:4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據美國加州的海洋研究組織表示,自今年6月以來,該州南部就有數百隻死亡的海獅、海豚被沖上海岸,而奄奄一息的個體則出現癲癇、口吐白沫、以及神智不清的狀況。專家指出,該現象是因為動物們攝食了大量受污染的魚類所致,並指出這與全球暖化有關。

綜合外媒報導,據「海島海洋野生生物研究所」(CIMWI)的報告,南加州的海岸目前已確認至少有逾150頭海獅、110隻海豚死亡,而去年夏季,卻僅僅只有10頭海獅的死亡案例。CIMWI光是6月的其中兩周就收到海岸超過1000份的動物遇險報告。CIMWI的主任直言,「這絕對是我們見過的最嚴重的狀況」。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的專家認為,海獅、海豚是受到有毒藻類的神經毒素導致大量死亡。由於全球暖化導致海水升溫、酸化,有毒藻類大量繁殖,並經由魚類到這些海獅、海豚的肚子裡。而毒素累積在體內過多後,就會導致嚴重後果,如癲癇、口吐白沫、神智不清甚至喪命。

目前共有50多頭海獅在CIMWI的康復中心治療,由於成年海獅攝取的毒素量較大,存活率不高,因此倖存的大多是幼崽。南加州大學的生物科學教授分析,該區海水溫度自1973年以來,平均上升約0.3度,海溫上升的主要原因就出自人類活動。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369357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