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有害物質逐步淘汰 臭氧層破洞有望修補

  
造成臭氧層破洞的有害物質如氯氟烴等遭到逐步淘汰後,臭氧層預估能得到修補。圖為1979年(左)和2009(右)的臭氧層破洞比較。(法新社)

造成臭氧層破洞的有害物質如氯氟烴等遭到逐步淘汰後,臭氧層預估能得到修補。圖為1979年(左)和2009(右)的臭氧層破洞比較。(法新社)

2023/01/10 09:3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臭氧層能夠吸收短波紫外線保護地球。但自1980年代後期以來臭氧層出現破洞且越來越大,經過調查後認為是氯氟烴(CFC)等有害物質造成的,在逐步淘汰這些物質後,科學家評估臭氧層到了2040年能恢復到1980年代的水準。

《CNN》報導,氯氟烴會使用在冰箱冷凍劑、清潔劑並形成氣溶膠漂浮於空氣當中,自聯合國1989年《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生效以來,便逐步停用對臭氧層有害的物質,如今氯氟烴的使用量已減少了99%。

科學家認為,如果全球各國的相關政策沒有改變,估計到了2040年全球大部分地區的臭氧層可恢復到1980年代的樣貌,至於北極則需要到2045年、南極為2066年。

另外,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平均溫度已經升高了攝氏1.2度左右,而破壞臭氧層的物質同時也會造成溫室效應,《自然》期刊在2021年的研究顯示,如果沒有蒙特婁議定書,地球溫度將額外增加1度。

科學家指出,若地球溫度升高1.5度以上,將造成嚴重的氣候危機,極端乾旱、野火、洪水和糧食短缺狀況將持續出現。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180086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2.5億年前花粉化石 揭地球有史以來最大滅絕原因

  
異齒龍為二疊紀最具代表性的生物之一。(路透)

異齒龍為二疊紀最具代表性的生物之一。(路透)

2023/01/12 12:1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是地球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一次生物集體滅絕事件,又稱為大死亡(The Great Dying),學界仍在探討該滅絕事件的過程與成因,最新研究指出臭氧層破洞可能是造成這起大滅絕的原因之一。

《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近日刊登一篇關於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的最新研究,「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是地球五大滅絕事件之一,當時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以及高達96%的海中生物消失,也造成昆蟲的唯一一次大量滅絕,計有57%的科與83%的屬消失,科學家從2.5億年前的花粉化石中發現可能造成這起大滅絕的原因。

科學家發現這時期花粉化石都有著「防曬」化合物,可遮擋有害的紫外線B(UVB)輻射,雖然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將陽光轉化為能量,但它們也需要一種機制來阻擋有害的 紫外線B輻射,「為避免花粉受紫外線B的有害影響,植物在花粉粒的外壁上出現了類似防曬霜的化合物,以保護脆弱的細胞,來確保成功繁殖。」

在二疊紀的最後一期,發生兩個大規模火山爆發,在西伯利亞的火山噴發,引發全球暖化,因而導致地球臭氧層崩潰;當臭氧層崩潰有害的紫外線B照射在地球生物,植物的改變讓食草動物更不容易消化,對整個地球系統產生更深遠和更持久的影響;同時植物葉子的氮含量較少,也讓昆蟲無法從中攝取到足夠的營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昆蟲在這次大滅絕中也受創。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182582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聯合國:過去8年全球氣溫創有紀錄以來最熱8年

 
儘管反聖嬰現象(La Nina)天氣模式持續拉長,為地球帶來降溫影響,但聯合國(UN)今天仍證實,包括2022年在內,過去8年地球氣溫仍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8年。圖/歐新社資料照
儘管反聖嬰現象(La Nina)天氣模式持續拉長,為地球帶來降溫影響,但聯合國(UN)今天仍證實,包括2022年在內,過去8年地球氣溫仍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8年。圖/歐新社資料照

儘管反聖嬰現象(La Nina)天氣模式持續拉長,為地球帶來降溫影響,但聯合國(UN)今天仍證實,包括2022年在內,過去8年地球氣溫仍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8年。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轄下世界氣象組織(World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表示,2022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約攝氏1.15度。這一年世界面臨一連串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氣候變遷使得這類災害出現機率更高,也更加致命。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也發布類似的2022年全球氣溫數據。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並形容數據「拉警報」。

他說:「森林大火正在加劇,颶風越來越強,乾旱帶來浩劫,海平面正在上升。」

「極端天氣模式威脅著我們這個星球的福祉。我們需要一些大膽的行動。」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過去8年「是有紀錄以來全球最熱的8年。溫室氣體濃度不斷上升,熱量不斷累積,助長這樣的趨勢」。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發現,有紀錄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年是2016年,其次是2019年和2020年。

2022年也是全球全年平均氣溫連續第8年比工業化前水準至少高出1度。工業化前水準是指介於1850年和1900年的氣溫。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6909529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南極巨大冰山崩離 面積相當於大倫敦地區

  
2023/01/26 00:54

〔中央社〕科研組織英國南極勘測(British Antarctic Survey,BAS)指出,南極一座冰山最近從布倫特冰架(Brunt Ice Shelf)崩離,面積相當於大倫敦地區。

法新社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座冰山22日從150公尺厚的南極布倫特冰架崩離。科學家早在10年前就首次發現這個冰架嚴重崩裂,但過去兩年間只有兩次重大崩離。

英國南極勘測估計,這座冰山面積大約1550平方公里,相當於大倫敦地區(1572平方公里),略大於美國休士頓。

不過,研究人員指出,這次布倫特冰架崩裂是預料中的情況,並非氣候變遷所造成。1120126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193348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全球暖化加劇! 地球氣候可能產生永久性轉變

  
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危險的氣候變化反饋(Climate feedback loop)正在加劇全球暖化,這有可能導致地球氣候產生永久性轉變。地球示意圖。(路透)

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危險的氣候變化反饋(Climate feedback loop)正在加劇全球暖化,這有可能導致地球氣候產生永久性轉變。地球示意圖。(路透)

2023/02/18 23:5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危險的氣候變化反饋(Climate feedback loop)正在加劇全球暖化,這有可能導致地球氣候產生永久性轉變。

根據《CNN》報導,氣候變化反饋是指,當地球產生一個變化時,就會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影響其他變化,只是這種影響是週期性的,並且形成迴圈,這些反饋中有減緩暖化的,也有放大暖化的。《CNN》以北極冰為例,當平均氣溫升高,導致海冰融化,此時較深處的深色海水沒有了海冰的遮擋吸收了更多的熱量,就此,海洋變暖融化更多海冰;一個由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和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The 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等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在仔細研究了相關文獻後確定了41個氣候變化反饋。

科學期刊《One Earth》在17日發表了一篇研究,研究團隊在41個氣候變化反饋中發現,有27個反饋正在提高全球氣溫,而其中只有7個是對減緩氣候危機有幫助的;此外,氣候變化反饋也可以間接相互影響,形成一個複雜且相互關聯的變化網,可以加速對氣候危機的影響,而這些互關聯的變化會使氣象預測越來越困難。

這些氣候變化反饋中有一些可能觸發「氣候臨界點」(climate tipping point),例如加速北極冰層融化的氣候變化反饋,最終可能導致格陵蘭冰蓋崩塌,奧勒岡州立大學生態學教授瑞波(音譯:Rippl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反饋足夠強,結果可能是悲劇性的氣候變化,超出人類所能控制的範圍」。

研究團隊表示,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想盡辦法掌握所有這些反饋的力量」,以更好的了解他們如何在複雜的氣候系統中工作、現在我們處在「控制升溫1.5℃內」的目標中,但過程中可能會跨越多個臨界點,這將使我們未來對安全氣候的選擇變得更少。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215589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南極海冰面積連兩年創歷史新低 凸顯氣候變遷影響

▲南極海冰面積在兩年內第二次縮減至新低。科學家們警告,南極海冰面積急劇縮減,可能是氣候危機更明顯影響這個廣闊、複雜、孤立區域的一個訊號。(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南極海冰面積在兩年內第二次縮減至新低。科學家們警告,南極海冰面積急劇縮減,可能是氣候危機更明顯影響這個廣闊、複雜、孤立區域的一個訊號。(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中央社

(中央社亞特蘭大21日綜合外電報導)南極海冰面積在兩年內第二次縮減至新低。科學家們警告,南極海冰面積急劇縮減,可能是氣候危機更明顯影響這個廣闊、複雜、孤立區域的一個訊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資料,南極洲邊緣的海冰面積在2月13日降至191萬平方公里,低於去年2月25日創下的192萬平方公里紀錄。

自1978年衛星開始監測以來,只有過去兩年海冰面積降至200萬平方公里以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冰川學家史坎伯(Ted Scambos)向CNN表示,這不僅是「勉強創下歷史新低」,海冰面積減少的趨勢十分劇烈。

北極的海冰流失率一直因氣候變遷加劇而呈現一致的下降曲線,但南極與北極不同,南極海冰範圍面積上下波動,這使得要弄清楚這片大陸及其周圍海洋如何受到全球氣候暖化影響更加困難。

這兩個極地地區非常不同。北極是被大陸包圍的海洋,而南極是被海洋包圍的大陸,這代表南極的海冰面積可以向外成長,不受陸地限制。南極冰層往往比北極冰層更薄,冬天時高度更高,夏季時減少的速度也更快。

氣候模型預測南極海冰的減少會與北極相似,但最近發現,實際上的情況與這些模型預測的完全不同。

南極2014年冬季的海冰面積達到約2000萬平方公里,創歷史新高,這似乎支持南極可能相對不受全球暖化影響的觀點。

但2016年情況出現變化,科學家們開始觀察到海冰面積急劇下降的趨勢。

海冰消失會對南極洲以及其它區域產生連鎖反應。南極景觀改變將對野生動物有著重大影響,從支撐食物鏈的微生物,還有作為磷蝦食物的藻類,磷蝦又是區域內許多鯨魚的食物,受影響的還有企鵝,以及依賴海冰餵養與休息的海豹。(譯者:屈享平/核稿:林治平)1120222
https://www.nownews.com/news/6062233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2030年前全球淡水供需失衡 短缺4成

  
專家在聯合國水資源大會召開前呼籲各國就浪費水資源採取行動。圖為巴拿拿首都巴拿馬市的一名婦女去年十二月拿著運水車的管線集水。(法新社)

專家在聯合國水資源大會召開前呼籲各國就浪費水資源採取行動。圖為巴拿拿首都巴拿馬市的一名婦女去年十二月拿著運水車的管線集水。(法新社)

2023/03/18 05:30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英國衛報十七日報導,值此聯合國水資源大會召開前夕,專家指出,全球正面臨迫切的水資源危機,在本十年結束前,淡水供應將比需求預計少四十%,各國應就水資源浪費與管理採取行動。

根據「全球水經濟委員會」就水經濟所發表的最新報告,各國政府應緊急停止以方向錯誤的農業補貼來補貼開採水資源與過度用水,以及從採礦到製造等各行各業皆應全面檢討其浪費水資源的操作。該報告作者群說,各國應以「全球共有資源」來管理水資源,因為大多數國家在供水上高度依賴鄰國,而過度使用、污染與氣候危機,威脅全球水供應。

上述報告主作者、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主任羅克斯特倫(Johan Rockstrom)表示,世上目前對水資源的忽視正在致災;科學證據顯示,人類正面臨水危機,正在濫用水、污染水,以及藉由影響氣候而改變整個全球水文循環,「這是三重危機」。該報告另一名主作者、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經濟學家與教授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則補充,全球在維護水資源上需要更積極主動、顧及共同利益,並且以公平正義為核心。

羅克斯特倫還說,許多政府仍未意識到其水資源的相互依賴程度有多高,大多數國家的約半數水供應,仰賴被稱為「綠水」的鄰國蒸發水;水是氣候危機與全球糧食危機之本,「除非能把水搞定,我們才不會有農業革命,我們面臨的所有挑戰的背後,總有水,但我們從不討論水。」報告中就水資源危機提出七大建議,包括重塑全球水資源管轄、透過公私部門協力擴大對水管理的投資、合理的水價定價,以及建立「公正的水資源夥伴關係」以便為開發中與中收入國家的水資源計畫募資等。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572678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地球升溫1.1度 學者:Z世代面臨最嚴重暖化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IPCC報告,學者認為暖化難以避免,但若能在2050年達淨零,21世紀末地球可能恢復在升溫攝氏1.5度內。(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IPCC報告,學者認為暖化難以避免,但若能在2050年達淨零,21世紀末地球可能恢復在升溫攝氏1.5度內。(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2023/03/22 05:30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極端氣候肆虐全球,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發布最新報告,地球升溫已達攝氏一.一度,世紀末要控制升溫不超過一.五度任務艱鉅。學者認為全球暖化不足以形容現狀,應改稱「全球炙熱化」;一九九○年中後期出生的Z世代,將是人類面臨全球最嚴重暖化的世代。

控制升溫不超過1.5度任務艱鉅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昨邀請國內學者線上解析IPCC最新報告,該報告指出,在二○三○年前必須要減少相較於二○一○年至少一半的碳排,才能將地球的升溫控制在增溫一.五度之內,而現在已升溫一.一度。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表示,以現況來看,二○五○年可能升溫超過一.五度;若能達到二○三○年淨零,溫度雖不會立即下降,但在本世紀末可能恢復至升溫一.五度內。

許晃雄強調,現在已是全球炙熱化, Z世代將同時要面臨氣候衝擊和扶養年長者兩大難題。

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提到,國內設定二○三○年減排二十四%的目標不足,應該訂在三十五%至四十%,才能跟得上國際。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表示,全球住在高脆弱地區的人因水災、乾旱、風暴等極端氣候而死亡的機率,高出一般地區十五倍。面對氣候災難恐成為日常,調適工作至關重要,但國內缺乏衝擊評估模型調適難精準到位,建議政府建立跨部門、跨時空尺度的政策。

減碳方面,學者呼籲應該加速落實再生能源、節能等「立即可行」的減緩方案。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73327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世界海洋表面溫度創史上新高 專家警告極端氣候風險上升

  
海洋熱浪會造成珊瑚白化,會使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或生物數量下降,造成生態危機。(示意圖,美聯社)

海洋熱浪會造成珊瑚白化,會使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或生物數量下降,造成生態危機。(示意圖,美聯社)

2023/04/09 20:4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根據美國政府的數據,從有衛星記錄以來,現在世界海洋的表面溫度創下歷史新高,此狀況會導致全球發生海洋熱浪。而科學家們警告越來越多的海洋熱浪,會讓極端氣候的風險增加,並產生海洋生態危機。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氣候科學家表示,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初步數據顯示,自4月初以來海洋表面的平均溫度一直是攝氏21.1度,超過了2016年創下的攝氏21度的最高紀錄。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氣候科學家馬修英格蘭(Matthew England)教授說:「目前的軌跡看起來已經脫離了圖表,打破了過往記錄。」

科學家談到,這三年來橫跨熱帶太平洋的反聖嬰現象有助於抑制氣溫,並抑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的影響。反聖嬰現象是指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會對全球產生降溫影響,一般反聖嬰現象會在聖嬰現象後接著出現。出現聖嬰現象的第二年,基本上都會出現反聖嬰現象,有時反聖嬰現象會持續兩到三年。

Noaa的高級研究科學家麥克爾麥克菲登博士(Mike McPhaden)表示最近「三次衰退」反聖嬰現象已經結束了。雖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有所增加,但這段長時間的低溫正在減低全球的平均地表溫度。

但科學家表示,熱量現在正在上升到海洋表面,並指出今年後半年熱帶太平洋可能出現聖嬰現象,可能會增加極端氣候的風險,且會進一步挑戰全球最高溫紀錄。

科學家表示根據目前的觀測顯示,幾個地區出現中度至強烈的海洋熱浪,包括南印度洋、南大西洋、非洲西北部、紐西蘭周圍、澳洲東北部和中美洲西部。「同時出現這麼多相當極端的海洋熱浪是很不尋常的」

海洋熱浪會對野生海洋動物造成破壞性的影響,並導致熱帶珊瑚礁造成珊瑚白化。實驗也表明,海洋變暖可能會完全改變食物網(由多條食物鏈交錯縱橫所形成的網狀食性關係,食物網中的生物種類愈多、組成愈複雜,生態系就愈穩定。),促進藻類的生長,同時減少人類可食用的物種種類。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265206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聯合國報告:近8年全球均溫創新高 冰河融化「破表」

  
秘魯帕斯托魯里(Pastoruri)冰河的水滴。(美聯社檔案照)

秘魯帕斯托魯里(Pastoruri)冰河的水滴。(美聯社檔案照)

2023/04/22 05:40

首次上稿 00:20
更新時間 05:40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聯合國21日發表的報告指出,過去8年期間全球平均氣溫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最高值,去年冰河融化速度和海平面上升都再次創新紀錄,影響範圍從山峰到海洋深處、每塊大陸,「南極海冰減少到紀錄史上最低程度,一些歐洲冰川融化更達到真的是破表」。

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表的這份「2022年全球氣候狀況(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2022)」報告,2015到2022年間,儘管有連續3年反聖嬰現象帶來的冷卻效應,但是這8年間全球平均氣溫仍是紀錄史上最高;2022年全球均溫比1850年到1900年期間平均氣溫高攝氏1.15度。

海平面上升幅度也寫下新高,2013年到2022年期間平均每年上升4.62公釐,是1993到2002年間上升速度的兩倍,1990年代以來累積上升10公分。海洋溫度也創新紀錄,去年58%的海面經歷一次海洋熱浪。

大氣中的三種主要溫室效應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濃度,都在2021年創觀測史新高紀錄,而且資料顯示2022年還在持續上升。

有長期觀測的全球參考基準冰河,在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期間,平均厚度減少超過1.3公尺,遠高於前一個10年流失的平均厚度,自1970年以來,累積流失厚度已將近30公尺。

在歐洲,因為去年冬季雪量少、3月來自薩哈拉沙漠的沙塵暴、5月到9月初熱浪的綜合影響,阿爾卑斯山冰河融化打破紀錄。瑞士冰河冰量在2021到22年間減少6%,2001到22年間更少了1/3,且史上首次出現即使是在非常高海拔的測量站,積雪在夏季完全融化。南極海冰覆蓋面積在去年6月、7月也寫下最低紀錄。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說,「我們已經輸了冰河融化這場比賽,因為我們的二氧化碳濃度是這麼的高」,將影響給人類、農業使用的淡水供應量,若河川可航行度降低,也會衝擊運輸,將是未來的一大風險。

不過,還是有樂觀的理由,包括對抗氣候變遷的方式正愈加可負擔,全球也正在開發更好的減少氣候變遷影響的方式,現在全球暖化趨勢不再如2014年所預測的邁向升溫攝氏3到5度,而是2.5到3度。塔拉斯說,「在最好的情況下,我們仍可達到升溫幅度限制在攝氏1.5度內的目標」。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278142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