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5 05:30〔記者吳柏軒、洪定宏/綜合報導〕台灣開採深海寶石珊瑚由來已久,十四年前立法管制,如今五處作業漁區擬調整,農委會漁業署研究在高雄西邊、澎湖南邊外海十二海里探勘,消息一出引發漁民反對,擔心影響生態及漁獲,漁業署昨重申,相關調整需有科研與溝通等基礎,並修改辦法後才會實施;中研院珊瑚專家鄭明修則強調,現行漁場已開採數十年,盼有新漁場輪耕才能達永續漁業。
漁業署︰待與外界溝通 經修法才會調整
寶石珊瑚主要分布在深海一百公尺以下,打撈上岸後可製成飾品、佛像等宗教或貴重物,台灣開採歷史已久;有學者認為深海珊瑚無造礁功能,另一派認為仍有助深海生態;農委會漁業署九十八年起立法管制,目前合法漁場五處位在宜蘭、高雄、屏東、台東等外海十二海里遠,近期探勘新漁場卻引發反彈。
高雄市海洋局昨表示,此事未公告,也沒有告知高市府,且未召開說明會,引發高雄漁民恐慌及不滿,強力要求漁業署務必事先召開協調會及公聽會溝通,取得共識,才能再執行。高雄區漁會低調指出,只要珊瑚漁船探勘過程遵照漁業署核准的規定執行,予以尊重。
不具名漁民強調,珊瑚礁珍貴,孕育豐富的底棲魚類,是高雄近海漁船捕撈的重要漁場,很擔心如果開放十二海里海域採集寶石珊瑚,漁場將被嚴重破壞,因此堅決反對開放新的寶石珊瑚漁場。
漁業署表示,當年訂定「漁船兼營珊瑚漁業管理辦法」,採「嚴審、嚴管、做好科學研究」管理,設六十艘漁船、年度總量六公噸為上限,近五年平均年產量二公噸,兩年前邀集產官學界召開會議,一致認同漁場應休息輪替,目前選擇台灣西南十二海里外(高雄西)海域完成三組試驗作業,待科學調查報告出爐,以及與外界溝通過後,後續再修法,目前暫不調整珊瑚漁區。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指出,寶石珊瑚開採有三千年歷史,台灣採傳統古法,用石頭當鉛錘讓釣線纏繞去「釣」,釣上珊瑚枯枝或是死枝,而非底拖網破壞,早期未管制曾有濫捕致價格崩盤,十四年來有管制並控制開採量,可維持市場高價,而寶石珊瑚可再生,但須「漁區輪耕輪替」,才有助永續及漁民經濟。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寶石珊瑚是100公尺以下的深海才產出,並澄清船員是用古代傳統漁法,用石頭「釣」,而不是用底拖網捕撈。(鄭明修提供)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