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幕後》 故意不發到50個月 長榮年終透露海運景氣密碼


長榮貨櫃輪。(資料照)
長榮貨櫃輪。(資料照)

全台上班族的指標,長榮海運年終獎金今日揭曉,相較於去年很明確算得出40個月,今早許多長榮員工看到入帳的錢,多數反應是「比去年多,但『一定』沒有到50個月」,只有少數考績極佳的員工才能拿到50個月,這看似雖多,卻少了去年那種霸氣的發錢方式,似乎也透露出隨疫情而起的海運派對,即將落幕收官。

對所有海運業者而言,這波疫情真的就像洗三溫暖。2020年上半年,全球陷入因疫情擴散的陰霾,封城、斷鏈導致無貨可出、無貨可載,海運業面臨生死交關,有些海運業者撐不下去,乾脆就倒了,能在那波困頓下活下來的,都算是本很厚的。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不管是有船公司倒,或是船公司縮減運力,都讓疫情走到一半的全球經濟迅速復甦,面臨瞬間居家上班需求暴衝、貨量多到船載不完,於是運價猛衝、創下新高,這也改變資本市場,股民更掀起史無前例的航運熱。

長榮海運就是在去年,交出一整年2390億元的獲利成績。翻開長榮的獲利史,最好的大概就是2010年的152億元,這幾乎是超過10倍的獲利,恐怕連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都沒想過,大手筆發出40個月年終合情合理,也算是幫全台上班族寫下歷史記錄。

不過怎麼來的、就怎麼回去,貨櫃三雄股價如此、獲利也是如此。長榮今年前3季累積稅後純益高達3043.5億元,提前超車去年一整年,但運價走跌是事實,既然無法減緩運價走跌的大勢,就只能靠成本掌控維持獲利率,但結論就是不會再這麼「爽」了。

反映在年終獎金上,如果是順風順水、明年依舊,按照今年的獲利成長表現,長榮要慷慨發出60個月不是問題。只不過逆風來得太快,隨著第4季獲利「心裡有底」,當然不可能像去年那樣豪灑,「比去年多、但不能多太多」成為年終的發放方向。

由於長榮年終是按照考績加減碼,今年行情大抵是45個月起跳,雖然也有極少數員工拿到50個月以上,但畢竟不是所有人。高層要傳達的訊息很簡單,苦日子快來了,錢不可能再這樣亂花,沒辦法「乾脆」給到50個月,無聲勝有聲,大家心知肚明。

尤其多數業者認為,明年貨櫃海運前景不樂觀,在租金及租船費用雙跌下,極有可能出現退船量大增的狀況,全球運力持續降低。眼看「烏雲都要飄過來了」,若仍閉眼豪灑年終獎金,恐怕大小股東都不樂見,「有點多又不會太多」成為共識。

對長榮員工來說,連兩年蟬聯「年終王」,讓人好生羨慕。但隨海運前景急轉直下,今年這年終獎金不管是45、47或是那少數的50個月,都是高峰了,此生要遇到能超越的機會應也渺茫,看著已經開始負貢獻的運價,再怎麼興奮也只能放心裡。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B9%95%E5%BE%8C-%E6%95%85%E6%84%8F%E4%B8%8D%E7%99%BC%E5%88%B050%E5%80%8B%E6%9C%88-%E9%95%B7%E6%A6%AE%E5%B9%B4%E7%B5%82%E9%80%8F%E9%9C%B2%E6%B5%B7%E9%81%8B%E6%99%AF%E6%B0%A3%E5%AF%86%E7%A2%BC-004155436.html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長榮去年營收破6000億 創歷史新高

2023/01/11 05:30   

長榮2022年12月營收雙減,全年營收年增28.15%。(長榮海運提供)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貨櫃航商繼陽明(2609)後,長榮(2603)、萬海(2615)昨也公布營收。受到運價走跌,貨櫃三雄去年12月營收皆呈現月減、年減。萬海表示,目前觀察到,部分市場需求已逐漸回升,但運價仍在低檔,傳統農曆春節在即,工廠紛紛停工休假,後續市場狀況仍需視長假後,工廠復工才會比較清晰。

貨櫃三雄去年12月營收雙減

長榮去年12月營收291.44億元,月減19.25%、年減44.2%,2022年全年營收6271.42億元,年增28.15%,創歷史新高,且是三雄中年增幅度最高。

萬海去年12月營收114.58億元,月減11.78%、年減50.7%,全年營收2588.69億元,年增13.54%。而陽明去年12月營收163.6億元,月減16.58%、年減53.4%,2022年全年營收3759.27億元,年增12.39%。

中菲行︰Q4可望回歸正常

對於貨櫃海運後市,貨櫃三雄皆表示仍須觀察通膨壓力、烏俄戰爭等因素,而國際貨攬業者中菲行(5609)總經理邱鈞榮則表示,就台灣進出口數字觀察,去年雖是年減,但較疫情前的2019年成長,目前需觀察谷底是否已經浮現,而在終端產品庫存總會消化完畢下,預期海空市場第一季緩步趨堅,第二、三季調整節奏後,第四季可望回歸正常化。

中菲行主管海運的副總林永川說,貨櫃運價溜滑梯,美國線運價僅剩過去高價的20%,不過,隨著部分船舶放慢速度航行,到歐洲的貨櫃船繞至好望角,不走蘇伊士運河,歐洲線運價跌勢已相對緩和,而在終端庫存總會消化完畢,再加上美國通膨有降一點,預期1、2月雖然不會太好,而隨著中國疫情緩和、經濟復甦,也有利海運市況回穩。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62066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航空復甦 波音今年將聘萬名新員工

2023/01/28 09:43   

波音表示,公司預計在2023年招聘1萬名員工。(路透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Boeing)週五(27日)表示,隨著公司從疫情中復甦,並增加噴射客機產量,波音預計將在2023年招聘1萬名員工,但同時將削減一些支援性質工作。

《路透》報導,截至12月31日,波音2022年員工總數共增加了約1.4萬人,增至15.6萬人,其中在美國僱約13.6萬名員工。

波音承認,將減少一些支援部門的人員配置,以調整資源,更好的支持目前的產品和技術開發,不過波音並未公佈將裁員多少人。大部份的人員成長則將出現在波音的業務部門以及工程、製造部門,以滿足航空公司不斷成長的需求。

波音計畫將737 MAX的交機量,從2022年的374架,在今年增加到400至450架,787的交機量則預計達70至80架。

歐洲競爭對手空中巴士(Airbus)本週也宣布,計畫在今年增加1.3萬名員工,其中約7000個將會是新創的職位,約9000名新員工將任職於歐洲。

隨著航空業復甦,波音的員工人數已接近疫情大流行前的水準。2019年底這家美國飛機大廠的員工綜數為16.1萬人,在2020年,波音宣布裁員後,員工人數降至約14.1萬人。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94414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貨櫃三雄1月營收 年減皆超過5成

2023/02/11 05:30   

長榮1月營收雙減 ,創2021年1月以來25個月新低。(長榮提供)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下跌11.73點至995.16點,跌幅1.16%,不僅是2023年以來連5黑,更跌破千點關卡。運價走跌,連帶貨櫃三雄1月營收不僅年減、月減,更創下疫情以來、逾2年新低。業者表示,1月營收不佳,主要是運價下跌,且農曆春節連假,工作天數減少,整體貨量少,不過農曆春節後,部份工廠陸續復工拉動一些需求,但仍需持續觀察終端消費市場狀況。

綜觀貨櫃三雄1月營收表現,長榮(2603)月減、年減幅度是三雄中最小。長榮1月營收262.42億元,月減9.96%、年減53.83%,創2021年1月以來的25個月新低。陽明(2609) 1月營收127.18億元,月減22.26%、年減64.27%,創2020年8月以來的30個月新低。萬海(2615)1月營收94.96億元,月減17.13%、年減70.79%,不僅跌破百億元,也創2020年11月以來的27個月新低。

展望後市 長榮海:面臨3大挑戰

展望後市,長榮指出,今年海運市場將面臨全球經濟下滑、運價走跌與船舶艙位增加等3大挑戰,惟近期市場走勢仍須持續關注中國疫後復工情形,與烏俄戰爭情勢而定。

陽明也認為,IMF雖然調升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至2.9%,但全球依然籠罩在烏俄戰爭、物價飆漲、利率升高及需求疲軟等重大不確定因素中。同時,目前美國西岸碼頭勞資談判仍陷膠著,雖資方已針對自動化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但勞方尚未接受,美西各碼頭作業仍持續受到程度不一影響。且近2年新造船將陸續交付,加上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及新環保法規生效,整體營運變數仍多。

最新一期出爐的運價中,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為925美元,較前期跌36美元,跌幅3.74%;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為1724美元,較前期下跌30美元,跌幅1.71%;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為1293美元,較前期下跌70美元,跌幅5.1%;遠東到美東每FEU為2553美元,較前期下跌153美元,跌幅5.65%;遠東到東南亞每TEU為155美元,較前期上漲5美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66508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貨櫃運價 較去年高點跌85%

2023/02/15 07:46   

全球重要貿易航線上的航運貨物價格已比去年高峰值下跌85%。(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14日報導,隨著生活成本提高打擊費者支出,以及與疫情流行相關的供應鏈中斷已經緩解,全球重要貿易航線上的航運貨物價格已比歷史高點下跌85%。

根據航運數據Xeneta,2月份將一個標準的40英尺貨櫃,從中國東部運往美國西海岸的成本為1444美元,低於去年3月的9682美元歷史高價。此外,在疫情大流行最嚴重時候造成港口普遍延誤和排隊的情況也已經消失。

德國智庫基爾研究所(Kiel Institute)表示,儘管2023年1月貨物出貨量月增2.1%,但與2022年1月的水平相比下降了5%。由於通膨仍然居高不下,且央行利率將進一步上升,預計今年剩下時間的需求仍將疲軟。航運集團馬士基已預測,貨櫃需求今年將下降2.5%。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10954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航海王跳船?達飛CEO:雞蛋不能全放中國籃子裡

2023/03/05 07:24   

法國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 )執行長薩德(Rodolphe Saade)表示,美企開始縮減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並在亞洲尋找替代航線。(示意圖,法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全球供應鏈掀起「脫中」浪潮,連航海王都想跳船。全球第三大貨櫃運輸公司-法國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 )執行長薩德(Rodolphe Saade)表示,隨著美中關係惡化,美企開始縮減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並在亞洲尋找替代航線,「有客戶告訴我們,他們不想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中國的籃子裡」。

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執行長薩德(Rodolphe Saade)接受金融時報專訪稱,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已經開始了,只是還沒有大量。因為印度、越南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等潛在受益者,仍然缺乏容納最大型貨櫃船的基礎設施,需要花上幾年的時間修建。

薩德說,已有客戶不想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中國的籃子裡,尤其美國公司開始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並在亞洲尋找替代航線,未來5年到10年內,倘若印度和東南亞國家建立可以容納大型船舶的港口碼頭,那麼它們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薩德表示,美國企業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並不意味著全球化結束,而是轉向更多區域性供應鏈。德國航運集團 Hapag-Lloyd 執行長傑森(Rolf Habben Jansen)認為,很多人都將印度視為中國的替代選項,印度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至於航運景氣問題,薩德樂觀認為,美國應該可以避免經濟衰退,而達飛今年仍將維持獲利狀態。但是明年會比較艱難,因為船公司的新船必須符合環境保護要求,恐造成運力過剩問題。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29232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貨櫃運價指數連9跌 三雄2月營收衰退

2023/03/11 05:30   

陽明受配發股息20元激勵,昨股價翻紅上漲1.7元。(陽明提供)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貨櫃運價指數連9跌!最新出爐的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為906.55點,較上週下跌24.53點,跌幅2.63%。受到運價持續走跌,貨櫃三雄2月單月營收都呈現月減、年減,其中陽明(2609)2月營收113.09億元,月減11.08%、年減66%;萬海(2615)2月營收73.12億元,月減23%、年減69%,長榮(2603)2月營收186.8億元,月減29%、年減66%。

陽明每股配息20元 股價翻紅走高

貨櫃運價走跌、三雄營收衰退,不過,受到陽明每股配發20元股息,隱含現金殖利率高達逾29%激勵,陽明昨日股價開低後,立即翻紅走高,終場以上漲1.7元的68.7元作收,漲幅2.54%,創2022年9月中旬以來新高,成交量爆出24.36萬張,創2022年3月中旬以來新高。

陽明高現金殖利率的帶動,也讓市場對長榮的股利充滿想像空間,長榮昨日股價也呈現開低走高,終場以小漲0.5元的165元作收,成交量8.8萬張,較前一交易日增加2.3倍。長榮去年前三季每股稅後盈餘(EPS)68.88元,而董事會將在下週召開,股利將見真章。另外,萬海昨日則以下跌1元的79.1元作收,跌幅1.25%。萬海去年前三季EPS為33.18元。

最新一期出爐運價,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為865美元,與上週持平;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為1589美元,較上週下跌11美元,跌幅0.68%;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為1163美元,較上週下跌37美元,跌幅0.3%;遠東到美東每FEU為2194美元,較上週下跌127美元,跌幅5.47%。近洋線方面,每TEU為180美元,較上週漲3美元,漲幅1.6%。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71436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長榮去年EPS87.07元 每股配現金70元

2023/03/14 15:03   

長榮去年每股獲利87.07元,每股配發70元,配息率44.33%。
(長榮提供)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長榮海運(2603)14日董事會通過111年度財務報告,全年合併營收達6272.84億元,年增28.17%,稅後淨利為3342.01億元,年增39.82%,每股盈餘(EPS)則為87.07元,營收與獲利均創下歷年新高。長榮表示,考量未來經營環境各層面之挑戰、資本支出規劃與公司永續成長,今日經董事會決議每股擬配息70元,合計配發現金股利新台幣1481.49億元。以稅後淨利3342.01億來計算,配息率約為44.33%。

長榮今天收盤價為171元,配發70元現金,殖利率高達40.9%。

長榮表示,去年航運業受疫情影響,碼頭港口壅塞而市場有效運力減少,業界普遍缺工、缺櫃與缺艙。長榮海運仍秉持永續經營理念,持續擴增船隊運力並調適航線及艙位,強化船隊防疫及航安作業,使營收表現再創佳績。

展望未來,長榮指出,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升級,進而加速全球供應鏈與貿易版圖的移動,長榮將持續密切關注國際政經局勢以及市場需求的潛在變化;另一方面,因應日趨嚴格的環保法規與趨勢,長榮亦將著眼於新能源船與永續實踐行動,積極規劃全球營運佈局,迎接航運新紀元的挑戰。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39328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客運業漲聲響起/統聯今調漲 和欣4月17日跟進

  
和欣客運公告從四月十七日起,國道客運路線二排椅最高漲卅元、三排椅最高漲廿元(資料照)

和欣客運公告從四月十七日起,國道客運路線二排椅最高漲卅元、三排椅最高漲廿元(資料照)

2023/04/07 05:30

統聯19條路線漲5至20元 和欣最高漲30元 國光也提案

〔記者鄭瑋奇/台北報導〕受物價波動影響,統聯客運今起調漲十九條國道客運路線票價,而和欣客運公告從四月十七日起,國道客運路線二排椅最高漲卅元、三排椅最高漲廿元;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表示,已提報調漲方案給公路總局,漲幅約十%,但會推出常客優惠減少衝擊。

物價等成本上漲 業者喊苦

行政院促進公共運輸方案三大生活圈月票目標七月上路,拚要提升公共運輸使用率五%,不過,政策上路前,客運業者已陸續調漲票價,包括:三重客運與桃園客運聯營的桃園︱台北,台北客運與桃客聯營的劍潭捷運站︱桃園等,各路線票價調漲二元至六元;統聯客運三月六日調整十條國道客運路線票價,漲幅十元至廿元,今日再調整十九條國道客運路線票價,漲幅五元至廿元。

和欣二排椅漲30元 三排椅漲20元

和欣客運指出,近年來各類物價、油價、薪資等持續上漲,加上疫情嚴重衝擊客運運量,無法如過往自行吸收增加的營運成本,迫不得已縮減票價優惠。四月十七日調漲後,台北︱台中三排椅全票從二六五元調漲至二八五元;台北︱台南三排椅從四八○元調漲至五百元、二排椅從六三○元調至六六○元等。

和欣客運經理林景鴻表示,調整後,各路線票價仍在核定票價內,後續會推套票、加入會員可用優惠價格購票等措施,來降低民眾搭乘成本。

王應傑表示,油價、電價等基本民生所需都在調漲,客運十八項成本也急速上漲,真的撐不下去,國光客運日前已送件要調漲票價仍待核備。

國光漲幅約10% 待補正重報

台北區監理所則表示,國光客運先前送交資料計算有問題,已退回給國光客運,後續由國光客運補正重報後會再檢視內容,完成備查程序後,國光客運就能對外公告調漲日期、路線、幅度。

3大公共運輸月票 拚7月上路

交通部公路總局局長陳文瑞表示,北北基桃、中彰投苗、南高屏三大生活圈的公共運輸月票,目標今年七月上路,月票主要是針對通勤、通學,對台北︱台中、台北︱高雄這類跨越較多縣市的客運路線,確實無法有太多幫助,不過多數業者都還是會有生活圈內的路線,相信月票還是能夠帶動運量提升,目標整體公共運輸使用率三年要提升五%以上。

國光客運規劃調漲票價約10%,公路總局台北區監理所表示,資料計算有誤已先退回,待補正重報。(資料照,記者鄭瑋奇攝)

國光客運規劃調漲票價約10%,公路總局台北區監理所表示,資料計算有誤已先退回,待補正重報。(資料照,記者鄭瑋奇攝)

受物價波動影響,統聯客運今起調漲十九條國道客運路線票價。(資料照)

受物價波動影響,統聯客運今起調漲十九條國道客運路線票價。(資料照)

今年度國道客運路線
票價調整、停駛情況

今年度國道客運路線 票價調整、停駛情況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76079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史上最大!17.8萬噸郵輪入港 「地中海榮耀號」首航基隆

  
17.8萬噸的「MSC地中海榮耀號」首航基隆港,是亞洲歷來最大的郵輪。(圖為攝影工作者洪敦智提供)

17.8萬噸的「MSC地中海榮耀號」首航基隆港,是亞洲歷來最大的郵輪。(圖為攝影工作者洪敦智提供)

2023/05/04 08:42

〔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MSC地中海榮耀號」郵輪今天(4日)早上6點停靠基隆港西岸碼頭,船上一共載了約4620名旅客,從石垣島來台灣,預計晚間7點駛離,行程結束後會返回橫濱港。17.8萬噸的「MSC地中海榮耀號」首航基隆港,是亞洲歷來最大的郵輪,也創下基隆港靠泊最大郵輪的新紀錄。

基隆港務分公司今天早上出動拖船,以噴水禮迎接首航靠港的「MSC地中海榮耀號」;至於台灣民眾何時搭得到「MSC地中海榮耀號」?預計明年1月,「MSC地中海榮耀號」將開啟以基隆港為郵輪母港,帶旅客前往日本沖繩、宮古島。

「MSC地中海榮耀號」造價超過105億歐元,由位於法國聖納澤爾的STX法國船廠建造,於2019年在英國南安普頓正式命名下水服役。

據了解,「MSC地中海榮耀號」平均航速22.7節,船長度為315.83公尺、船寬43公尺、船高65公尺,甲板層數19層,艙房總數2217間,服務人員1564人,電梯共18部,泳池共3座,載客數5714位。內部有8間餐廳及酒吧,大廳以逾6萬顆奧地利水晶打造出的旋轉樓梯,洋溢富麗堂皇的壯觀氣息,而長達80公尺的香榭麗舍榮耀大道,抬頭即可見LED建置的天幕秀,250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匯聚於此。

此外,「樂高海上樂園」也是榮耀號一大亮點,有超過700平方公尺的兒童遊樂區;「亞利桑那水上樂園」設置3條酷炫滑水道、82公尺長的喜馬拉雅橋,以及「F1模擬賽車」可無限瘋玩。

17.8萬噸的「MSC地中海榮耀號」首航基隆港,是亞洲歷來最大的郵輪,也創下基隆港靠泊最大郵輪的新紀錄。(圖為攝影工作者洪敦智提供)

17.8萬噸的「MSC地中海榮耀號」首航基隆港,是亞洲歷來最大的郵輪,也創下基隆港靠泊最大郵輪的新紀錄。(圖為攝影工作者洪敦智提供)

基隆港務分公司以噴水禮迎接「MSC地中海榮耀號」進港。(圖為攝影工作者洪敦智提供)

基隆港務分公司以噴水禮迎接「MSC地中海榮耀號」進港。(圖為攝影工作者洪敦智提供)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290387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