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轉貼] 太空事物

人類的一大步 他介紹冥王星的身世之謎

翻攝NASA

字級:

 
 

美國太空總署(NASA)派出的「新地平線號」太空船成功飛越冥王星,並傳回清晰照片。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投書《聯合報》,敘述80年代天文學界對冥王星的起源,有一套淒美的介紹。
 
他說,冥王星原本是海王星4顆衛星中的一顆,某日,一個外來的大型天體與海王星擦身而過,帶走了第一顆衛星;第二顆衛星受到拉扯,掉進了繞太陽的軌道,成了今天的冥王星;第三、第四顆衛星,分別是「崔頓」(Triton)和「奈瑞德」(Nereid)。
 
90年代中期,天文學家發現除了海王星軌道,有數以千計的小型天體環繞太陽運行,統稱為「古柏帶」,冥王星不過是其中之一。於是天文學家們給了評語:「冥王星不是行星中最小的,而是小行星中最大的!」
 
但2005年,天文學家又發現了一個古柏帶天體UB313(中譯「鬩神星」),它的直徑遠比冥王星大,這下子天文學界面臨抉擇:「行星該如何定義?」
 
當年8月,國際天文聯合會在捷克召開大會,確定將冥王星降為矮行星;儘管後來經仔細測量,冥王星確實比UB313大,也改變不了它是矮行星的既定事實。
 
孫維新說,我們對太陽系的瞭解不斷更新,不過300年前,人們只知道金木水火土5大行星,但天王、海王、冥王星早已存在。今天這8個行星的架構能維持多久,「宇宙之浩瀚,你覺得呢?」(王嘉慶/綜合報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50716/649006/%E4%BA%BA%E9%A1%9E%E7%9A%84%E4%B8%80%E5%A4%A7%E6%AD%A5%E3%80%80%E4%BB%96%E4%BB%8B%E7%B4%B9%E5%86%A5%E7%8E%8B%E6%98%9F%E7%9A%84%E8%BA%AB%E4%B8%96%E4%B9%8B%E8%AC%8E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太空航行再添利器!NASA成功部署新型「太陽帆」系統

  
新型太陽帆在太空中的模擬圖。(取自NASA官網)

新型太陽帆在太空中的模擬圖。(取自NASA官網)

2024/05/01 10:47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太空任務中,推進技術一直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每一克重量都關乎著發射成本,因此燃料的能量密度愈高愈好。而且,一旦進入太空,太空船就無法再進行補給,這使得尋找替代方案成為太空探索的重中之重。其中,利用太陽帆技術便是一個充滿潛力的選項。

太陽帆技術利用陽光輻射壓力作為動力来源,為太空船提供動力,有效解決了燃料限制問題。儘管這項技術已經得到多次驗證,但仍面臨著一些挑戰。為此,美國航太總署(NASA) 發布了一項名為「先進複合材料太陽帆系統」(Advanced Composite Solar Sail System)的全新設計,並成功將其部署到軌道上,成為未來太空探索的關鍵推動力。

據《IFLScience》4月29日報導,為了提高效率,太陽帆和支撐臂需要盡可能輕巧。在這次的實驗中,NASA 開發了全新的複合材料,比之前的太陽帆更輕盈、更堅固。

NASA 漢堡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員威爾基(Keats Wilki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過去的支撐臂往往是沉重的金屬材料,或者由笨重的輕型複合材料製成,這兩種材料都不適合今天的小型太空船。太陽帆需要非常大、穩定且輕盈的支撐臂,並且可以像捲尺一樣扁平地捲起來,以方便收納。」

這次新型太陽帆的支撐臂採用了管狀結構,可像捲尺一樣壓扁並捲成小包裝,同時具備了複合材料的所有優點,例如在溫度變化時彎曲和彎曲較少。完全展開的太陽帆面積達 80 平方米,大約相當於6個停車位的面積。但它們可以非常緊湊地收納,並圍繞著一個空氣炸鍋大小的立方衛星移動。這些太陽帆將在距離地球表面約 1000 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

NASA 漢堡研究中心的首席系統工程師 羅茲(Alan Rhodes)表示:「7 米長的展開式支撐臂可以捲成一個可以放在手中的形狀。我們希望這次太空船上驗證的新技術能夠激勵其他人以我們甚至沒有考慮過的方式來使用它們。」

這項技術可以用於在地球、月球和內太陽系中移動太空船。在適當的角度下,太陽帆可能會像天狼星一樣明亮,因此有可能從地面觀測到它的亮光。

NASA期盼這項新科技可激發未來太空設備創新應用,廣泛推動小型探測任務,並有助於日後在地球、月球及太陽系內其它天體間的航行。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658765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宇宙煙火秀! 天文學家捕捉罕見磁星爆發

  
此次新發現的爆發被命名為GRB 231115A,發生在名為梅西耶82(Messier 82,M82,見圖)的星系中。(法新社)

此次新發現的爆發被命名為GRB 231115A,發生在名為梅西耶82(Messier 82,M82,見圖)的星系中。(法新社)

2024/04/28 17:26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天文學家最近觀測到一次來自約1200萬光年外磁星(Magnetar)的罕見巨大耀斑,如同宇宙深處燃放的璀璨煙火。

此事件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以伽瑪射線(Gamma rays)的形式呈現,因此被稱為伽瑪射線暴(Gamma-ray bursts,GRB)。GRB通常持續不到1秒,源自於中子星(Neutron stars),也就是巨星核心死亡後留下的緻密殘骸。

磁星是一種高度磁化的中子星,而來自這些恆星的GRB更是罕見至極。在過去50年中,天文學家僅在銀河系或附近的巨型麥哲倫星雲(Large Magellanic Cloud)中觀測到 3次這樣的事件。

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在4月24日發布的新聞稿中指出,該署的天文學家發現,鄰近的雪茄星系(Cigar Galaxy)在2023年11月噴發出一次能量超強的伽瑪射線,時間只有10分之1秒。

此次新發現的爆發被命名為GRB 231115A,發生在名為梅西耶82(Messier 82,M82)的星系中,研究結果4月24日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

M82是一個星暴星系(Starburst galaxy),因其正經歷著快速的恆星形成而得名。磁星通常出現在這樣的恆星形成區域。然而,精確識別哪些GRB源自磁星並非易事。

研究人員指出,過去曾有一些短暫的GRB被提議作為鄰近星系中可能來自磁星的巨大耀斑候選者,但其可靠性各不相同。

透過分析GRB 231115A的爆發持續時間、爆發後拍攝的X射線和光學數據,以及缺乏引力波等其他信號,研究人員得以毫無疑問地確認此次爆發是來自M82中磁星的巨大耀斑。

這項發現指出,星暴星系是研究巨大耀斑的理想目標,有助於天文學家了解宇宙中神秘 GRB背後的機制。GRB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爆炸現象之一,其成因和機制一直是天文學家研究的重點。此次觀測到的磁星耀斑為科學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有助於解開GRB的謎團,並進一步了解恆星演化和宇宙中極端環境下的物理現象。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655963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NASA發布「宇宙啞鈴」新照 為哈伯望遠鏡慶生

  
NASA 23日發表「小啞鈴星雲」新照片,為哈伯太空望遠鏡慶生。(取自NASA官網)

NASA 23日發表「小啞鈴星雲」新照片,為哈伯太空望遠鏡慶生。(取自NASA官網)

2024/04/27 08:14

首次上稿 4-26 22:54
更新時間 4-27 08:14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慶祝哈伯太空望遠鏡運作34年,日前公佈一張新拍攝的「小啞鈴星雲(Little Dumbbell Nebula)」照片,這個星雲的結構形狀,看起來就像是「宇宙的啞鈴」。

NASA 23日在哈伯34歲生日前夕,發表這張新照片。「小啞鈴星雲」又稱為「梅西耶76(Messier 76、M76)」星雲,位於英仙座,距離地球約3400光年,是一顆垂死的紅巨星噴出向外膨脹的氣體形成的「行星狀星雲」。其主星正在塌陷成炙熱的白矮星。

紅巨星是演化到生命晚期的恆星。雖然為「行星狀」星雲,但它與行星並無關係,而是18世紀天文學家發現這種星雲有和形成行星相似的圓盤狀結構。

這張照片可能還含有恆星吞掉伴星的「星系同類相食」的證據。從地球視角來看,小啞鈴星雲中央比較像是連接兩個側葉的棒子,但其實是一個環狀結構,天文學家認為,這個環狀結構很可能是由一顆伴星的作用造成的,但如今在觀測影像中已經看不到,可能是被其環繞的那顆恆星吞噬了。研究這個星雲的環狀結構,就可能找出這種宇宙中星系同類相食活動的「鑑識證據」。

哈伯望遠鏡1990年4月24日發射升空,至今已經運作了34年,小啞鈴星雲只是它歷來觀測的5萬3000個天體其中一個。這具太空望遠鏡到今天為止已經進行了160萬次觀測,全球各地的天文學家仰賴哈伯日俱增的觀測資料,以能有新發現。

NASA說,「這具太空望遠鏡,是NASA史上在科學上最多產的太空天文物理任務」。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654600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天文學驚奇! MeerKAT望遠鏡3小時內偵測到49個新星系

  
研究人員在最初研究單一星系時,利用MeerKAT電波望遠鏡,意外發現其他49個星系,突顯了這個儀器對未來天文研究的潛力;示意圖。(圖擷取自NASA官網)

研究人員在最初研究單一星系時,利用MeerKAT電波望遠鏡,意外發現其他49個星系,突顯了這個儀器對未來天文研究的潛力;示意圖。(圖擷取自NASA官網)

2024/04/25 16:58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令人振奮的現象!他們利用號稱南半球最大、最靈敏的南非MeerKAT電波望遠鏡,在短短不到3小時內,竟然發現了49個全新的富含氣體星系,這項重大發現,再次凸顯了MeerKAT電波望遠鏡在宇宙探索中的卓越性能。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22日報導,這項新發現是由澳洲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的天文物理學家格洛瓦茨基博士(Dr. Marcin Glowacki)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完成的,他們原本的目標是研究單一射電星系中形成恆星的氣體,但在檢視數據時卻意外發現了其他49顆氣體豐富的星系。

「我沒有預期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發現近50顆新的星系」,他說「透過應用其他MeerKAT調查所使用的不同技術,我們得以偵測到這些星系並揭示它們的氣體含量」。

報導中說,這49顆新星系被暱稱為「49ers星系群」,取自1849年加州淘金熱的探險者。想像一下,這些星系就像是天空中的金塊,散落在我們眼前,等待著被發現和挖掘。有趣的是,其中一些星系彼此相鄰,形成了星系團。

最令人眼睛一亮的是,有3顆星系彼此相連,它們的氣體結構直接相連。透過觀測其他波長的光學,天文學家們發現其中1顆星系正大量形成新星,它可能正在從其他星系偷取氣體來燃料自身的恆星形成,這種互相作用的現象,就像是宇宙中的合作與競爭。

這項發現不僅凸顯了MeerKAT電波望遠鏡的強大能力,也為天文學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視野。此外,最近格洛瓦茨基博士在國際天文研究中心(ICRAR)實習生懷特(Jasmine White)協助下,分析了MeerKAT短時間觀測的數據,進一步發現了更多富含氣體的新星系。「我們希望能夠持續研究下去,並很快就能與更多人分享新的發現成果,」格洛瓦茨基博士說道。

稱南半球最大、最靈敏的南非MeerKAT電波望遠鏡,自2016年7月啟用以來,已立下不少功勞。(圖擷取自維基百科/Morganoshell , CC BY-SA .4.0)

稱南半球最大、最靈敏的南非MeerKAT電波望遠鏡,自2016年7月啟用以來,已立下不少功勞。(圖擷取自維基百科/Morganoshell , CC BY-SA .4.0)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653073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等了五個月,航海家一號終於從太陽系外再次傳回正常訊息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4 月 24 日 8:58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line sharefollow us in feedlyline share


NASA 工程師設計出解決損壞晶片的方法後,2023 年底開始胡言亂語的航海家一號近日終於恢復正常,傳回可讀連貫數據。

已在太空飛行 46 年的航海家一號(Voyager 1)探測器是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物體,目前距離我們約 240 億公里,但它近年出現越來越多老化跡象,最新問題出現於 2023 年 11 月。

當時航海家一號飛行資料系統(flight data system,FDS)的遙測調變單元開始發送難以辨認、無意義的重複程式碼,雖然探測器這幾個月持續向地球傳遞穩定無線電訊號,但該訊號並未攜帶任何可用數據。

發現問題後,任務團隊嘗試發送命令重新啟動太空船電腦系統,3 月 1 日,團隊向航海家一號發送「poke」命令,讓飛行資料系統運行不同軟體序列,希望找出導致故障的原因。

記憶體部分毀損

3 月 3 日,團隊注意到飛行資料系統部分活動從混亂數據中脫穎而出,雖然該訊號格式與團隊用來查看飛行資料系統何時按預期運行的格式不同,但 NASA 工程師成功對其解碼,得到整個飛行資料系統記憶體讀數。

透過調查讀數,團隊確定了航海家一號胡言亂語原因:飛行資料系統有 3% 記憶體損壞,負責儲存部分系統記憶體(包括一些電腦軟體程式碼)的單一晶片無法正常運作,程式碼遺失導致航海家一號的科學工程數據無法使用。

團隊表示,雖然晶片故障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是磨損,或被太空高能量粒子擊中。

由於晶片無法修復,團隊決定將損壞晶片受影響的程式碼分成多個部分,轉移儲存在飛行資料系統記憶體其他位置,4 月 18 日向探測器發送命令。

20 日航海家一號傳回佳音,團隊重新收到五個月來第一批連貫數據,宣告航海家一號恢復正常運作且狀況良好。

就在大家原本以為航海家一號任務面臨結束之際,它再度被工程師從鬼門關前救回,未來幾週,我們即將再度看到航海家一號探測器寶貴星際空間的數據。

https://technews.tw/2024/04/24/voyager-1-spacecraft-flight-data-system-memory/?utm_source=fb_tn&utm_medium=facebook&fbclid=IwZXh0bgNhZW0CMTEAAR23h3fdhMWcp53vgHBuduOLNae0YvtTQJOV9o9GFoVi8PPlISdQlketGOE_aem_AR2ZJEvPQUmcqYbsq32WXsUHRgL1wdvxBGMg3hBUhE87q9m0bR80I7uAYITwV3b5bFzEYZ1fqhLCO9QgiMJOeU5p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另1天體猛撞!冥王星地表「愛心」之謎揭曉

  
新視野號探測器2015年7月飛掠冥王星,首度拍下高解析度近照,表面一顆超大「愛心」的圖案引發討論。(路透)

新視野號探測器2015年7月飛掠冥王星,首度拍下高解析度近照,表面一顆超大「愛心」的圖案引發討論。(路透)

2024/04/17 12:53

黃邦平/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冥王星從昔日的「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被降級為「矮行星」,2015年7月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時,首度拍下高解析度近照,表面一顆超大「愛心」圖案引發討論,近日有科學家解謎,「愛心」可能源自於另一個天體的劇烈撞擊。

《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15日刊登一篇最新研究,由瑞士伯恩大學和國家行星研究中心(NCCR PlanetS)成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天文物理學家小組終於揭開了冥王星表面巨大心形特徵的神秘面紗,成因可能是冥王星遭到直徑約730公里的行星體撞擊所致。

冥王星的「愛心」被命名為湯博區(Tombaugh Regio),研究團隊模擬軟體顯示,這次撞擊不是直接的正面碰撞,而是斜撞,而且是緩慢移動下撞擊,由於撞擊的角度和速度較低,撞擊天體的核心並沒有沉入冥王星的內核,而是完好無損地留在了冥王星的內核上,這種材料比周圍環境反射更多的光,從而產生了更白的顏色。

這項新研究也讓冥王星可能有地下海洋的猜想破滅,撞擊時冥王星的所有原始地函都被噴濺出來,撞擊天體的核心物質濺到冥王星的核心時,就會造成局部質量過剩,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冥王星在沒有地下海洋的情況下自轉偏移。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643897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大恆星塌陷釀史上最強伽瑪射線 金、鉑起源反陷入疑雲

  
歷來觀測到最強的伽瑪射線爆發GRB 221009A事件模擬圖。(取自美國西北大學官網,
Aaron M. Geller / Northwestern / CIERA / IT Research Computing and Data Services)

歷來觀測到最強的伽瑪射線爆發GRB 221009A事件模擬圖。(取自美國西北大學官網, Aaron M. Geller / Northwestern / CIERA / IT Research Computing and Data Services)

2024/04/14 07:08

首次上稿 04-13 23:44
更新時間 04-14 07:08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2022年10月被觀測到的伽瑪射線爆發GRB 221009A事件,能量強大到擾動地球電離層,天文學家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數據,確認那次事件是因一顆距離地球24億光年的大質量恆星塌陷所引起,但是,儘管解開了這場被稱為史上最亮伽瑪射線爆發(B.O.A.T.)來源,卻加深金、鉑等重元素來源之謎。

美國西北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12日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發表這份研究報告,研究負責人、西北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後研究員布蘭查(Peter Blanchard)說,「我們證實了這場伽瑪射線爆發,是由一顆大質量恆星塌陷和隨之而來的爆炸產生,這讓我們有機會驗證宇宙中一些最重元素如何形成的假設」。

如金和鉑等重元素的起源一直是個謎。目前科學家只確定,重元素可以因大質量恆星塌陷形成的中子星彼此碰撞合併產生,但宇宙中有許多重元素,而中子星合併又少得不足以成為重元素的唯一來源。布蘭查解釋,中子星要花數十億年緩慢地彼此靠近,最終合併在一起,但是對遙遠、也就是年代較久的宇宙的觀測顯示,在大多數的中子星聯星有時間合併前,宇宙中有些部份就已經充滿重元素,因此可能還有其他來源。

也曾有天體物理學家提出,重元素也可能是像引發這次伽瑪射線爆發的快速旋轉大質量恆星塌陷中形成,但是,這份新研究顯然也對這種假設潑了一盆冷水。

布蘭查說,「我們沒有看到這些重元素的跡象,這顯示像B.O.A.T.這樣的極高能量伽瑪射線爆發不會產生這類元素」,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伽瑪射線爆發都不會產生重元素,但對於持續了解重元素來源來說是關鍵資訊。

報告第二作者、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天文學助理教授維拉(Ashley Villar)說,有些人推測如此明亮的伽瑪射線爆發可能製造出很多重元素,「如果他們是正確的,那B.O.A.T.事件就應該已經是個金礦,但我們沒見到任何這些重元素的證據,這確實令人驚訝」。

該次伽瑪射線爆發威力強大到讓許多觀測儀器「暴表」,布蘭查的研究團隊等6個月才觀測到爆發後的情況。另一個不解之處是,與這次伽瑪射線爆發有關的超新星並未如預期比較亮,「它看起來相當普通」。布蘭查說,「這是極度明亮的伽瑪射線爆發,卻是一顆普通的超新星」。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640572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龍蛋」星雲之謎揭曉! 恆星自相殘殺造就壯麗奇觀

  
星雲NGC 6164/6165,也稱為「龍蛋」,是圍繞一對名為HD 148937 的恆星的氣體和塵埃雲。(路透)

星雲NGC 6164/6165,也稱為「龍蛋」,是圍繞一對名為HD 148937 的恆星的氣體和塵埃雲。(路透)

2024/04/14 16:04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宇宙浩瀚,孕育著無數奇觀異景。其中,1顆名為「龍蛋」(Dragon's Egg)的星雲,因其絢麗的氣體和塵埃渦流而聞名,但其內部2顆恆星的形成之謎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如今,科學家們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團,並發現這一切竟源於一場恆星之間的「自相殘殺」。

《路透》12日報導,「龍蛋」星雲正式名稱為NGC 6164/6165,位於銀河系中距離地球約3700光年的諾瑪(Norma)星座,其內部存在著2顆巨大的恆星。其中1顆恆星具有磁場,而它的伴星卻沒有,這與一般大質量恆星的特性不符。

研究人員透過使用歐洲南方天文台在智利的「甚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VLT),長達9年的觀測數據顯示,這2顆恆星最初可能屬於1個三星系統。其中,質量最大的恆星演化速度更快,其外層吞噬了較小的兄弟恆星,並引發了劇烈的合併,將氣體和塵埃噴射到太空中,形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龍蛋」星雲。

這場發生在約7500年前的恆星合併事件,不僅造就了壯麗的星雲,也為科學家們提供了解釋恆星磁場形成的關鍵線索。研究表明,在恆星合併過程中,恆星物質的混合會產生磁場。這為解釋為何只有少數大質量恆星具有磁場提供了新的思路。

恆星磁場儲存著巨大的能量,太陽的磁暴就是一個例子,它能與地球大氣層相互作用,產生美麗的極光,但也可能擾亂無線電訊號和導航系統。而「龍蛋」星雲中那顆具有磁場的恆星,其能量更是遠超太陽,其磁場活動可能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更強烈的影響。

「龍蛋」星雲的發現和研究,不僅讓我們欣賞到宇宙的壯麗景色,也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恆星的演化和磁場的形成機制。科學家們將繼續探索宇宙的奧秘,為我們揭示更多令人驚嘆的景象和現象。這項研究成果於4月11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641009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恆星寶寶「打噴嚏」! 天文學新發現揭宇宙之謎

  
插圖展示了一顆嬰兒恆星從原行星盤中「噴嚏」而出的磁通量。圖中央是剛誕生的恆星核心,被稱為「原恆星盤」的明亮盤狀物質環繞其周圍。藍色的尖刺狀物質代表噴發出的磁通量、氣體和塵埃。研究人員發現,在恆星形成期間,原恆星盤會周期性噴發出磁通量、氣體和塵埃,就像一陣「噴嚏」。(圖擷取自ALMA官網)

插圖展示了一顆嬰兒恆星從原行星盤中「噴嚏」而出的磁通量。圖中央是剛誕生的恆星核心,被稱為「原恆星盤」的明亮盤狀物質環繞其周圍。藍色的尖刺狀物質代表噴發出的磁通量、氣體和塵埃。研究人員發現,在恆星形成期間,原恆星盤會周期性噴發出磁通量、氣體和塵埃,就像一陣「噴嚏」。(圖擷取自ALMA官網)

2024/04/16 13:13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可愛的「恆星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竟然會像人類一樣「打噴嚏」!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這些年輕的恆星會從其周圍的「原恆星盤」中噴射出氣體、塵埃和磁力線,就像打噴嚏一樣,將多餘的磁力釋放出去,幫助它們順利成長。

恆星,包括我們的太陽,都誕生於巨大的氣體和塵埃雲,也就是所謂的「恆星搖籃」之中。這些氣體和塵埃逐漸凝聚,形成恆星的核心,也就是恆星寶寶。

在這個過程中,氣體和塵埃會在恆星寶寶周圍形成一個圓盤狀結構,稱為原恆星盤(protostellar disk)。 然而,原恆星盤中充滿了磁場,如果這些磁場隨著恆星的發展而全部保留下來,將會產生比任何已知原恆星都要強大的磁場,阻礙恆星的正常發育。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研究團隊利用全球目前地表上最大、裝設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地的「阿爾瑪射電望遠鏡」(ALMA),觀測了距離地球約450光年的恆星搖籃MC 27。他們驚奇地發現,在MC 27的原恆星盤周圍,存在著一些「尖峰狀」結構,延伸出數個天文單位。

經過深入分析,研究團隊發現這些「尖峰」實際上是噴射出的磁力線、塵埃和氣體。這種現象被稱為「交換不穩定性」,指的是磁場中的不穩定性與原恆星盤中不同密度的氣體相互作用,導致磁力線向外噴射。

研究團隊將這種現象比喻為恆星寶寶的「打噴嚏」,因為它就像人類打噴嚏時噴出空氣和灰塵一樣,將多餘的磁力釋放出去,幫助恆星寶寶順利成長。

此外,研究團隊還觀察到距離原恆星盤數千個天文單位的地方也存在類似的「尖峰」結構,他們推測這可能是過去「打噴嚏」留下的痕跡。

這項研究成果4月11日發表於《天體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為我們理解恆星形成的複雜過程提供了新的線索。研究團隊期望,他們的發現能够幫助天文學家進一步了解宇宙中恆星和行星的形成機制。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642689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