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美證實 太陽系有第9行星

約地球10倍大 150年來重大突破

 
 
 
美天文學家推論距太陽889億公里處有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暱稱它為「第9行星」,圖為示意圖。 路透

【石秀娟╱綜合報導】美國科學家前天宣稱太陽系可能存在第9顆行星,他們依據數學與電腦模擬,推測暱稱「第9行星」的星體約地球的10倍大,以橢圓型軌道繞行太陽,軌道與太陽最近的距離,約地球軌道與太陽距離的200倍遠,繞太陽一圈需1萬至2萬年,期待能透過天文望遠鏡,讓這顆躲在太陽系遠處的星球現蹤。

領導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行星天文學教授布朗(Mike Brown)稱,當他們從電腦模擬證實假設時,「我下巴都掉地上了。」他說:「我們的太陽系仍有很多地方等待發掘,這令人非常興奮。」 

2006年排除冥王星

自從德國天文學家伽勒在1846年發現海王星後,天文學家就一直在尋找,在海王星軌道外的太陽系,是否有其他行星,所謂的「X行星」;美國天文學家湯博在1930年發現冥王星,但後續有許多人提出質疑,包括布朗在內,指其軌道周圍有更大的星體,不能算行星,國際天文學會在2006年重新定義行星,將冥王星排除,布朗也被稱為是「冥王星的殺手」。 

位置應在「古柏帶」

就在冥王星被發現的「古柏帶」,布朗與研究天文物理的同事巴蒂金指出,他們已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這是150年來首次可證明有「X行星」存在,他們前天在《天文學雜誌》發表報告。
布朗等指出,古柏帶有6個星體的排列方式很奇特,包括2003年發現比冥王星還小的矮行星「賽德娜」及另5個星體的近日點,不論距離或相對於太陽系水平軌道的角度幾乎一樣,有可能是巧合,但機率只有0.007%,若非偶然,只有因有外部重力影響其運行軌道,才能解釋這個現象。因此推論有「第9行星」的存在。 

可能再發現新行星

透過電腦模擬,布朗指若第9行星存在,其軌道距太陽最近處約300億公里或200光年,他們將利用在夏威夷的高效能望遠鏡,希望在5年內找到它。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昨受訪指出,很多科學家已提出,古柏帶內有10萬顆星體,也會有大型行星存在,千萬不要以為太陽系只有8或9顆行星,現在望遠鏡效能越來越好,連很暗的星體也能發現,以後再發現其他行星也是有可能的。 

第9顆行星存在證明

古柏帶的矮行星「賽德娜」及另外5顆小星體運行到最接近太陽的近日點時,與太陽的距離及相對太陽系水平軌道的角度都一樣,天文學家推論是受「第9行星」的重力影響所致。資料來源:法新社 

「第9行星」小檔案

●暱稱:第9行星
●大小:地球的10倍
●軌道:橢圓型
●重量:與海王星接近(1.02 x 10 公斤)
●與太陽距離:軌道距太陽最近處是地球軌道距太陽的200倍
●繞太陽1周時間:1至2萬年(地球繞行1周約365天)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60122/37025086/%E7%BE%8E%E8%AD%89%E5%AF%A6%E5%A4%AA%E9%99%BD%E7%B3%BB%E6%9C%89%E7%AC%AC9%E8%A1%8C%E6%98%9F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觀天下╱第九行星.第五毀滅

約莫十年前促成冥王星被降級,從太陽系九大行星除名的加州理工學院天文系教授布朗,最近發表論文指稱太陽系遠方存在一顆行星,暫名「第九行星」。雖然尚無直接觀測的證據,但已在天文界引發熱烈討論。像是:目前技術有無辦法抵達?行星上面會有甚麼迎接來自地球的訪客?

堪稱全球最知名的天文物理學家霍金,曾用哥倫布抵達美洲大陸為譬喻,警告一旦有外星生物造訪地球,人類可能跟當年的北美原住民同樣的下場。近年來,太空旅行甚至殖民的話題很熱門,萬一主客易位,後果恐不堪設想。

霍金當年的譬喻,成為好萊塢新片「第五毀滅」的靈感來源。片名說的是外星人攻占地球發動的五波攻擊,第一波電磁脈衝攻擊後,地球失去所有電力。第二波攻擊引起巨大海嘯,各地海岸線內方圓一百公里全毀,更捲走近卅億人的生命。第三波攻擊則是用鳥類散發病毒,讓九成七的人接觸傳染而喪命。第四波攻擊挑戰僅存人類的信任,第五波則是徹底毀滅。

儘管如此,每當人類仰望星空時,仍舊充滿想像與憧憬。就算有「第五毀滅」的威脅,也澆不熄對第九行星的炙熱期盼吧。

https://tw.news.yahoo.com/%E8%A7%80%E5%A4%A9%E4%B8%8B-%E7%AC%AC%E4%B9%9D%E8%A1%8C%E6%98%9F-%E7%AC%AC%E4%BA%94%E6%AF%80%E6%BB%85-192300557.html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哈伯望遠鏡拍下銀河絢麗星團 璀璨耀眼

發稿時間:2016/01/25 22:06

最新更新:2016/01/25 22:20

字級: 字級縮小字級放大

美國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拍攝位於船底座星雲的川普勒十四星團。(圖取自NASA官網www.nasa.gov)

(中央社倫敦25日綜合外電報導)從美國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拍攝的絢麗星團影像中,可以發現銀河中某些璀璨吸睛但生命短暫的「明星」,包括銀河系中亮度最亮、溫度最高的恆星。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個星團位於船底座星雲(Carina Nebula),名為川普勒十四(Trumpler 14),距離地球8000光年。

由於這個星團的年齡僅50萬年,因此是整個銀河中大質量、高亮度恆星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天文學家估計,川普勒十四星團約有2000顆恆星。

截至目前,在銀河系內發現的疏散星團約有1100個,但天文學家認為,還有更多星團存在。

川普勒十四不只是船底座星雲中恆星最密集的星團之一,也是最年輕的星團。

這個星團中最耀眼的恆星HD 93129Aa是超級恆星,也是我們銀河系中亮度最亮、溫度最高的恆星之一。(譯者:中央社劉文瑜)1050125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601250452-1.aspx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澳科學家發現最大太陽系 繞1周需時百萬年

 

新頭殼newtalk 2016.01.28 洪翠蓮/綜合報導

>

天文研究重大發現!澳大利亞天文學家默菲(Simon Murphy)博士宣布,他們發現截至目前為止最大的太陽系,由1顆恆星與1顆巨大的行星組成,行星圍繞恆星運行1周,大約需時90~100萬年。

 

英國BBC報導,該報告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該太陽系的行星由氣體組成,距恆星約1兆公里,是地球所在太陽系矮行星冥王星到太陽距離的140倍。

 

這顆氣態系外行星2MASS J2126-8140曾被認為是在太空中自由地飛行的星球,就像太空中的Lonely planet,但現在天文學家發現了它的母星。該行星質量約是木星的12到15倍,表面溫度約攝氏1500度,默菲博士說,發現距離其母恆星如此遙遠的低質量行星,令人驚訝。這次發現的恆星、行星對相距遙遠,是先前發現的恆星、行星最遠距離的3倍,創下新紀錄。

 

外電報導,2MASS J2126-8140被發現於2008年,與距地球104光年遠的紅矮星TYC 9486-927-1一起移動。研究小組推測這組恆星行星出生相對我們所處的太陽系誕生較晚,約1000萬年到4500萬年前形成,生存環境的密度不高。

https://tw.news.yahoo.com/%E6%BE%B3%E7%A7%91%E5%AD%B8%E5%AE%B6%E7%99%BC%E7%8F%BE%E6%9C%80%E5%A4%A7%E5%A4%AA%E9%99%BD%E7%B3%BB-%E7%B9%9E1%E5%91%A8%E9%9C%80%E6%99%82%E7%99%BE%E8%90%AC%E5%B9%B4-003138331.html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小行星下月近距離掠過地球 NASA:不會撞上

(路透佛州卡納維爾角5日電)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表示,NASA正在觀察30公尺寬的小行星2013 TX68,這顆小行星下個月可能近距離掠過地球,但撞上機率微乎其微。

根據加州巴沙迪納(Pasadena)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科學家,這顆於2013年首度發現的小行星,將於3月5日與地球擦身而過,最靠近的距離估計為1萬7700公里。

這大約相當於地球與月球距離的1/20,以及許多通訊衛星與地球距離的大約一半。

由於小行星2013 TX68的精確路徑仍存在著不確定性,屆時最遠也可能與地球相距1400萬公里。

2013 TX68上一次接近地球是在2013年,科學家發現這顆小行星的3天後即進入白晝天空,因此無法再繼續追蹤它的軌跡。

NASA近地天體辦公室主管喬達斯(Paul Chodas)在聲明中說:「難以預測這顆小行星所在何處。」中央社(翻譯)
https://tw.news.yahoo.com/%E5%B0%8F%E8%A1%8C%E6%98%9F%E4%B8%8B%E6%9C%88%E8%BF%91%E8%B7%9D%E9%9B%A2%E6%8E%A0%E9%81%8E%E5%9C%B0%E7%90%83-nasa-%E4%B8%8D%E6%9C%83%E6%92%9E%E4%B8%8A-102513785.html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科學家證實重力波 「黑洞大師」霍金也稱讚!

「黑洞大師」的英國天文物理學大師霍金第一時間恭賀LIGO團隊證實重力波存在的成就。翻攝英國廣播公司

字級:

 
 
 

美國「雷射干涉儀重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簡稱LIGO)周四宣佈發現重力波證據,證實了愛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預測。

 
消息一出,號稱是「黑洞大師」的英國天文物理學大師霍金(Stephen Hawking)也表示這是一項「突破性」的發現,第一時間恭賀LIGO團隊的成就。霍金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專訪中表示,LIGO研究成果證實了多項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更直接證實重力波的存在。
 
愛因斯坦1916年左右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重力波理論,認為聚集成團的物質或能量的形狀或速度突然改變時,會改變附近的時空狀態,效應就像漣漪以光速在宇宙傳播。
 
過去數十年來許多跨國科學團隊都致力於找尋重力波存在證據,但重力波對於附近時空的衝擊因距離地球太遠,弱不可見,加深觀測的難度。以地球和4.3光年之外的半人馬座α為例,被重力波扭曲的太空可能只有一根頭髮般的變化。因此周四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宣佈LIGO去年9月首次偵測到重力波證據的消息讓科學界為之振奮。(廖育琳/綜合外電報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60212/794358/4/%E7%A7%91%E5%AD%B8%E5%AE%B6%E8%AD%89%E5%AF%A6%E9%87%8D%E5%8A%9B%E6%B3%A2%E3%80%80%E3%80%8C%E9%BB%91%E6%B4%9E%E5%A4%A7%E5%B8%AB%E3%80%8D%E9%9C%8D%E9%87%91%E4%B9%9F%E7%A8%B1%E8%AE%9A%EF%BC%81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科學家這麼做 測得黑洞重力波

重力波是指,當質量極大的物體(如:黑洞)移動時,周圍的時空會產生扭曲,而這扭曲會以光速、微小的波浪般在宇宙空間傳遞。 翻攝theatlantic.com

字級:

 
 
 

美國科學家11日在華府宣佈,他們探測到重力波的存在。重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但科學家始終無法證實重力波的存在。原因在於,即使質量極大的天體,所產生的重力波波幅仍然極為微小,過去的科技無法測得。研究團隊這次利用,建造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利文斯頓市(Livingston)與華盛頓州漢福德市(Hanford)的2組重力波探測器,進行觀察。這2組探測器能夠探測出相等於萬分之一個質子寬度的距離變化。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雷射干涉儀重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的研究人員周四在華盛頓舉行記者會,宣佈他們利用探測器於去年9月14日探測到2個來自於13億年前黑洞相撞(合併)的重力波信號。

 
據研究團隊估計,這2個黑洞合併前的質量分別相當於36個與29個太陽,相撞(合併)後的總質量約是62個太陽,在過程中有相當於3個太陽的能量以重力波的形式被釋放。
 
去年9月14日,2組相距約3000公里的探測器,相隔7.1毫秒探測出相同的重力波讀數,科學家因此認定,找到重力波存在的直接證據。
 
在廣義相對論中,重力被定義為由質量造成的時空扭曲。愛因斯坦曾將時空比喻作一塊薄膜,把一個大質量的物體(如:保齡球)放上去,薄膜就會因拉扯產生曲面,在周圍的小球會隨曲面滾向保齡球,這比喻可粗略解釋重力的作用。
 
而重力波就是質量極大的物體移動時,在時空產生的「漣漪」
,如同石頭被丟進水裏產生的波紋一樣。質量極大的天體,如:黑洞、中子星等在碰撞過程中有可能產生重力波。
 
100年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預言了重力波的存在。而廣義相對論的其他預言:如光線的彎曲、水星近日點移動及引力紅移效應都已獲證實,唯獨重力波只能透過「計算」證實,一直徘徊在科學家的「視線」外。(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相關新聞:大突破!愛因斯坦預言獲證實 科學家發現重力波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60212/794359/4/%E7%A7%91%E5%AD%B8%E5%AE%B6%E9%80%99%E9%BA%BC%E5%81%9A%E3%80%80%E6%B8%AC%E5%BE%97%E9%BB%91%E6%B4%9E%E9%87%8D%E5%8A%9B%E6%B3%A2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宇宙之謎「快速電波爆發」 日找到發生起源

新頭殼newtalk 2016.02.25 鄭凱榕/編譯報導

在浩瀚宇宙中,僅僅1000分之1秒的時間,瞬間飛來大量電波的「快速電波爆發」(FRB)現象,一直是個謎。日本東京大學等研究團隊找到並特定了發生的起源,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對於更進一步了解星體與星體碰撞合併的劇烈宇宙天體現象,這是重要的線索,因而備受注目。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於25日的報導,在宇宙中僅僅1000分之1秒的時間內,瞬間飛來大量電波的謎樣閃光現象,被稱為「快速電波爆發」(Fast Radio Burst,FRB)。這是在9年前被發現的天文現象,究竟這是在宇宙的何處發生?具體現象又是如何?至今為止一直是個謎。


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戸谷友則(TOTANI, Tomonori)的研究團隊,對於去年以澳洲的望遠鏡觀測到的「快速電波爆發」現象究竟是在何處發生的這個問題,使用了日本位於美國夏威夷的「昴星團望遠鏡」(日:すばる;Subaru)詳細地加以調查。


結果,確認了「快速電波爆發」現象發生在從地球往大犬座的方向望去,大約50億光年距離的星系之處,這是世界上首次能夠特定「快速電波爆發」現象的發生起源。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大犬座的主星是天狼星,是從地球上看出去除了太陽以外的第一亮的恆星,同時也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之一。


NHK報導指出,這次的快速電波爆發,可能是這個古老星系中所發生星體與星體碰撞合併等劇烈的宇宙天體現象而產生的。


戸谷教授表示:「從宇宙而來、傳遞到地球的各式各樣的訊息,如果能一個一個探求其發生起源、窮究那裡所發生的天文現象的話,那麼就能夠更進一步詳細地解開查明宇宙和銀河成立的奧秘。」

https://tw.news.yahoo.com/%E5%AE%87%E5%AE%99%E4%B9%8B%E8%AC%8E-%E5%BF%AB%E9%80%9F%E9%9B%BB%E6%B3%A2%E7%88%86%E7%99%BC-%E6%97%A5%E6%89%BE%E5%88%B0%E7%99%BC%E7%94%9F%E8%B5%B7%E6%BA%90-132532017.html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月球是彩色的?這些照片讓你看個仔細

翻攝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字級:

 
 
 

想一窺月球的真面目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Smithsonian's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周五起舉辦「新月再起」(A New Moon Rises)特展,公布了61幅月球照片,帶你見識月球的各種面貌。

 
這批照片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2009年以「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拍攝,參與策展的科學家華特(Tom Watters)說:「多數人都不知道月球其實是個非常活躍的地方,有很多美得令人不可置信的風景。」
 
位於華府的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也在網路上公布部分照片,其中一張彩色月球照以不同顏色顯示月球地表不同高度,讓許多網友大讚「原來月球這麼美!」無法到場參觀的民眾也能夠上博物館官方網站做線上參觀。(廖育琳/綜合外電報導)

翻攝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翻攝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翻攝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翻攝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翻攝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60227/804278/4/%E6%9C%88%E7%90%83%E6%98%AF%E5%BD%A9%E8%89%B2%E7%9A%84%EF%BC%9F%E9%80%99%E4%BA%9B%E7%85%A7%E7%89%87%E8%AE%93%E4%BD%A0%E7%9C%8B%E5%80%8B%E4%BB%94%E7%B4%B0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受日本人尊崇 小行星以「王貞治」命名

世界全壘打王王貞治,不僅在棒壇擁有崇高地位,他的名字如今也登上天文學領域,日本天文家團體在2000年發現的小行星,確定以王貞治的英文發音「Ohsadaharu」命名,同時還以他選手時代的「1」號,以及監督時期的背號「89」,來為小行星做編號。

生涯868支紅不讓,稱霸世界職棒選手全壘打最多紀錄,王貞治在棒壇崇高地位,毫無疑問,如今有人把OH桑的名字,拿來命名新發現的小行星。

NHK主播:「這顆小行星以王貞治命名。」

這顆夾在火星木星中間的小行星,是由日本岡山縣的太空保護協會所屬的美星太空中心,在2000年7月8日所發現,協會理事當時決定小行星的編號61189,就是取王貞治選手時代穿著的「1」號,與擔任監督穿的背號「89」號,最後用王貞治名字英文名Ohsadaharu命名,而這項提案也已經獲得國際天文聯合會審核通過。

NHK主播:「王貞治說能夠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命名,出現在天文學上覺得很開心,棒球不滅天文學更是不滅。」

王貞治2015年7月得知小行星要以他的名字命名,爽快答應要求,同時也希望透過他的影響力,讓更多人關注天文學領域。(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https://tw.news.yahoo.com/%E5%8F%97%E6%97%A5%E6%9C%AC%E4%BA%BA%E5%B0%8A%E5%B4%87-%E5%B0%8F%E8%A1%8C%E6%98%9F%E4%BB%A5-%E7%8E%8B%E8%B2%9E%E6%B2%BB-%E5%91%BD%E5%90%8D-131650645.html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