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吼吼吼~~世界各國的主要領袖都遇到難關哦!

想要冀望「世界和平」已經是不可能的啦~~

這些天的天象對於各國「執政黨政府」而言,都會是悲慘的日子,會有很大很大的打擊來到,甚至擊垮!

記得我也曾經幫梅克爾校對過命盤,不過那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沒啥印象。

政治人物的命盤都很乏味、無趣,而且又是這麼一個大餅臉,實在也讓馬龍沒有什麼動力的。

嗯嗯,那不是重點,重點是在,一旦德國呈現不穩,甚至執政黨垮台,政策偏右,要照顧地方時,那麼歐盟就岌岌可危,小弟說過不止一次哦。

法國的小鮮肉也有困難,奧地利的31歲總理也有困難,現在德國的梅克爾也有困難,歐盟很有可能在2018~2020年間解散哦。

好好等著因應這世界的大變局啊!


(流浪占星師 馬龍 11-22-2017)


小黨喬不攏 梅克爾組閣破局
2017-11-21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153683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嫌北約開銷大 傳駐德美軍擬撤


2018-07-01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值此美國總統川普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關係日趨緊繃及距離北約(NATO)領袖高峰會開議不到兩週前夕,華盛頓郵報六月二十九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指出,美國國防部正在評估將派駐德國的美軍部隊移往他處或撤離所需的開支與衝擊。同日,川普再度就北約經費抱怨盟邦,直接點名德國等歐洲國家應負擔更多軍事聯盟支出。

  • 德國是美國在歐洲的最大駐軍地,駐軍人數達三萬五千人,卻驚傳美國總統川普考慮撤離駐德美軍。圖為六月二十一日美軍在荷蘭鹿特丹港,準備把軍事裝備運往德國。(法新社)

    德國是美國在歐洲的最大駐軍地,駐軍人數達三萬五千人,卻驚傳美國總統川普考慮撤離駐德美軍。圖為六月二十一日美軍在荷蘭鹿特丹港,準備把軍事裝備運往德國。(法新社)

美國官員透露,川普是在今年稍早一場與白宮及軍事助理的會議上,透露有意將美軍自德國撤離。據稱,川普當時對包括約三萬五千名現役部隊的駐德美軍規模之大,深感詫異,以及抱怨其他國家在協防與北約經費上,未能做出平等貢獻。匿名美國官員強調,此舉僅限政府內部的探討選項,軍方高層尚未參與其中,國防部也還沒有被委以如何執行任何選項的任務。

考慮撤軍消息一出,白宮國家安全會議與國防部立刻口徑一致,否認白宮曾要求國防部撤離駐德美軍。國防部發言人帕宏強調,國防部會進行例行性的軍事態勢分析與成本效益檢討,此等分析是例行工作……「沒啥新鮮」。部分官員暗示,國防部決策人士可能會把分析評估提前,以證明現行駐軍德國的價值,好讓川普打消日後落實自德國撤軍的念頭。

改駐波蘭? 白宮否認

據了解,研究評估中的美軍改變駐地情況,包括駐德美軍大規模重返美國,以及將駐德美軍全面或部分轉移到波蘭。北約會員國波蘭不但在貢獻北約經費上達標,該國政府跟川普也較合得來,日前還提議投入巨資打造基地,以爭取美國在波蘭永久駐軍。

德國是美國在歐洲的最大駐軍地,美軍自二戰結束起便駐軍德國,被視為對抗前蘇聯蠶食歐洲的堡壘,也是美軍從事非洲與中東任務的集結待命地,德國約負擔卅三%的美國駐軍成本。此一自德國撤軍的評估已驚動歐洲國家官員,並急於了解川普是真的有意改變美軍駐地,還是只是要在七月十一、十二日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峰會前,就北約經費分攤問題放出相關消息的談判戰略。

川普上月二十九日在空軍一號上表示,德國、西班牙與法國應負擔更多北約經費,「他們對美國的所作所為並不公平」。川普上月就曾針對北約盟國在經費分攤上貢獻不均,大表不滿,點名德國貢獻不夠多;預料他在北約峰會上,可能會再度提及此事。約七成北約支出來自美國。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213148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德國人最衰的一個夏天 除了世足賽外還有這些事

4.7k 人追蹤
追蹤
聯合線上

今年夏天肯定是德國近年來最倒楣的一個夏季,原本德國人打算再次提醒全世界,他們製造了很棒的車、擁有最厲害的足球隊、選出很穩定的政府、擁有一家全球極有威信的銀行,然而,這些曾是全球公認的事實,卻都在今年夏天面臨瓦解。

彭博資訊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正在對抗她政府裡不斷升高的反叛聲浪,曾經是德國驕傲的汽車業也接連爆出一樁樁醜聞,德意志銀行依然故步自封,就連上屆世足冠軍德國足球國家代表隊,在今年的世界盃足球賽裡大敗,自1938年來首次在小組賽就被淘汰出局。

德國國家隊在27日以0比2輸給南韓隊後遭到淘汰,這件事對德國全國士氣的影響,連梅克爾都不得不出來說話,這也讓已經帶領德國隊將近12年的總教練勒夫的適任與否打上了問號。

同時,擔任總理時間比勒夫擔任教練時間還要長一年的梅克爾,也正面臨不安穩的未來。三個月前,她才好不容易為她的第四屆任期組起新的聯盟政府,但她的巴伐利亞盟友卻已開始威脅,要她在移民問題上與歐盟各國簽署協議。

德國的汽車業近來也很慘。福斯旗下奧迪汽車執行長日前遭逮捕,因為被檢察官控訴試圖竄改他們正在調查的2015年福斯排氣造假案的證據。除此之外,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將對進口到美國的歐盟車輛加課高額關稅,也讓德國車廠戴姆勒宣布下修財測。

至於德意志銀行,為了轉虧為盈而大幅裁員的結果,就是讓這家德國最大銀行幾乎天天都有重要行員出走。這家銀行的市值今年來已蒸發了43%。

https://tw.news.yahoo.com/%E5%BE%B7%E5%9C%8B%E4%BA%BA%E6%9C%80%E8%A1%B0%E7%9A%84-%E5%80%8B%E5%A4%8F%E5%A4%A9-%E9%99%A4%E4%BA%86%E4%B8%96%E8%B6%B3%E8%B3%BD%E5%A4%96%E9%82%84%E6%9C%89%E9%80%99%E4%BA%9B%E4%BA%8B-064533064.html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嫌北約開銷大 傳駐德美軍擬撤


2018-07-01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值此美國總統川普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關係日趨緊繃及距離北約(NATO)領袖高峰會開議不到兩週前夕,華盛頓郵報六月二十九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指出,美國國防部正在評估將派駐德國的美軍部隊移往他處或撤離所需的開支與衝擊。同日,川普再度就北約經費抱怨盟邦,直接點名德國等歐洲國家應負擔更多軍事聯盟支出。

  • 德國是美國在歐洲的最大駐軍地,駐軍人數達三萬五千人,卻驚傳美國總統川普考慮撤離駐德美軍。圖為六月二十一日美軍在荷蘭鹿特丹港,準備把軍事裝備運往德國。(法新社)

    德國是美國在歐洲的最大駐軍地,駐軍人數達三萬五千人,卻驚傳美國總統川普考慮撤離駐德美軍。圖為六月二十一日美軍在荷蘭鹿特丹港,準備把軍事裝備運往德國。(法新社)

美國官員透露,川普是在今年稍早一場與白宮及軍事助理的會議上,透露有意將美軍自德國撤離。據稱,川普當時對包括約三萬五千名現役部隊的駐德美軍規模之大,深感詫異,以及抱怨其他國家在協防與北約經費上,未能做出平等貢獻。匿名美國官員強調,此舉僅限政府內部的探討選項,軍方高層尚未參與其中,國防部也還沒有被委以如何執行任何選項的任務。

考慮撤軍消息一出,白宮國家安全會議與國防部立刻口徑一致,否認白宮曾要求國防部撤離駐德美軍。國防部發言人帕宏強調,國防部會進行例行性的軍事態勢分析與成本效益檢討,此等分析是例行工作……「沒啥新鮮」。部分官員暗示,國防部決策人士可能會把分析評估提前,以證明現行駐軍德國的價值,好讓川普打消日後落實自德國撤軍的念頭。

改駐波蘭? 白宮否認

據了解,研究評估中的美軍改變駐地情況,包括駐德美軍大規模重返美國,以及將駐德美軍全面或部分轉移到波蘭。北約會員國波蘭不但在貢獻北約經費上達標,該國政府跟川普也較合得來,日前還提議投入巨資打造基地,以爭取美國在波蘭永久駐軍。

德國是美國在歐洲的最大駐軍地,美軍自二戰結束起便駐軍德國,被視為對抗前蘇聯蠶食歐洲的堡壘,也是美軍從事非洲與中東任務的集結待命地,德國約負擔卅三%的美國駐軍成本。此一自德國撤軍的評估已驚動歐洲國家官員,並急於了解川普是真的有意改變美軍駐地,還是只是要在七月十一、十二日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峰會前,就北約經費分攤問題放出相關消息的談判戰略。

川普上月二十九日在空軍一號上表示,德國、西班牙與法國應負擔更多北約經費,「他們對美國的所作所為並不公平」。川普上月就曾針對北約盟國在經費分攤上貢獻不均,大表不滿,點名德國貢獻不夠多;預料他在北約峰會上,可能會再度提及此事。約七成北約支出來自美國。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213148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川普公開批德國是「俄國俘虜」 梅克爾:德決策獨立


2018-07-12

〔編譯張沛元/綜合十一日外電報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十一日起一連兩天在新落成的布魯塞爾總部舉行領袖高峰會,但這個當初以前蘇聯、如今以俄羅斯為假想敵凝聚團結的防禦聯盟組織,如今卻面臨成立近七十年來最嚴重內部分裂,關鍵出在美國總統川普身上。川普當天先抨擊德國「被俄國完全控制」,「是俄國的俘虜」;引發德國總理梅克爾稍後回擊,「德國政策獨立自主」,也使得這場峰會一開始就火花四射。

  • 川普、梅克爾在北約峰會場邊舉行雙邊會談,川普堅稱自己與梅克爾「關係非常好」。(美聯社)

    川普、梅克爾在北約峰會場邊舉行雙邊會談,川普堅稱自己與梅克爾「關係非常好」。(美聯社)

北約70年來最嚴重內部分裂

川普是在與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的早餐會上,率先對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到歐洲的「北溪2號(Nord Stream2)」天然氣輸送管道計畫開砲,指責這條管道繞過東歐國家如烏克蘭與波蘭,讓俄國可以直接供氣給德國,不再受沿線國家牽制,形同增加抗衡歐洲的力量。川普說:「我們理應保護你們對抗俄國,但他們卻付給俄國幾十億美元,我覺得這非常不適當」。接著川普一再批評德國受俄國完全控制,是俄國俘虜,要求北約注意。

史托騰伯格則回應說,北約國家將會增加軍費,在二○二四年佔國內生產毛額二%的目標。川普此時打岔,質問他為何相信辦得到,史托騰伯格回說:「是因為你的領導力,你的明確訊息」。

稍後抵達會場的梅克爾則馬上回擊川普,指她成長於蘇聯控制下的東德,十分高興德國能統一在自由之下,「我們能決定自己的政策,做出自己的決定,那樣非常好」。

無視俄不滿 邀北馬其頓入會

在隔空交火與上午的會議後,川、梅二人在峰會場邊舉行雙邊會談,川普堅稱自己與梅克爾「關係非常好」,雙方討論軍費、貿易與天然氣管道問題。梅克爾則說,雙方是「夥伴,好夥伴,期盼將來繼續合作」。美聯社說,親俄的川普如此批俄極不尋常,何況他十六日就要在芬蘭和俄總統普廷會面。

指控俄羅斯企圖透過網路攻擊與秘密行動破壞西方穩定,是北約過去數十年來賴以擴張的最主要依據。從這場峰會吸引超過四十位國家領導人(包括從芬蘭到阿富汗等廿九名非會員國領袖)參與,北約聯合抗俄的廣度可見一斑,而且今年還邀請日前更改國名的北馬其頓展開入會談判,無視莫斯科當局對於這個由美國主導的軍事聯盟組織深入巴爾幹半島的不滿。

但諷刺的是,對不少北約會員國而言,北約當今最大危機並非外敵俄羅斯,而是川普。川普甚至說過,見普廷比見北約盟國領袖來得輕鬆簡單,他除了已放話要自歐洲撤軍,十日離開華府時又翻老帳,推文抱怨北約國家必須出更多錢。值此美歐關係降至近七十年來新低之際,川普在峰會前的一連串放話,令歐洲盟國憂心雙方對峙再起,甚至削弱北約的集體防禦能力。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資深訪問學者戈德蓋爾也說,「歐洲人已為最糟結果做好準備」。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216013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五眼聯盟與日德分享中國情報 中籲:不要搞小圈子

8408
出版時間:2018/10/13 02:06
  
資料照片

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五國組成的國際情報分享團體「五眼聯盟」(Five Eyes),自今年初起與德國及日本等盟國加強合作,交換中國對外活動的機密情報,路透指,此舉是各國擴大戰線,共同對抗中國不斷加強的影響力與投資。對此,中國外交部向各國喊話,不應該搞小圈子。
 
五眼聯盟中四個國家的7名官員告訴路透,這次五眼聯盟與其他「目標一致」的夥伴擴大合作,形同聯盟的非正式擴張。一名美國官員稱,多國經常討論如何應對中國的擴張,相關討論更變得頻繁及詳盡。這些討論大部分均是以雙邊形式暗地進行。另外兩名消息人士透露,法國也有參與討論,只是次數相對比較少。報導又指,多國討論焦點一直都是中國,但也有談到俄羅斯。

路透認為,五眼聯盟加強合作,顯示美國總統川普背後的幕僚,正努力組成一個非正式聯盟來對抗北京,粉碎中國意圖拉攏歐洲國家的企圖。
 
五眼聯盟的歷史,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參與的國家透過不同機構,以不同手法獲取通訊、電子情報,之後還加入軍事情報,並透過間諜、情報人員或內部協助人員等,搜集情資。
 
報導曝光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周五(12日)呼籲各國,不應抱有「意識形態偏見」,甚至「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他要求各國,摒棄冷戰思維,及「零和」博弈等過時觀念,集中精力多做有利增近互信的事,並用(中國角度的)客觀、正確、理性,看待中國和中國發展。(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013/1446758/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友黨選舉慘敗 梅克爾政權告急


2018-10-16

〔編譯劉宜庭/綜合報導〕德國東南部的巴伐利亞邦十四日舉行地方議會選舉,總理梅克爾執政聯盟的保守派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SU)空前失利,得票率僅約三十七.二%,比上屆(二○一三年)選舉足足少了十.四%,不僅痛失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長期把持的過半多數優勢,也是自一九五四年來首次跌破四十%,對總理梅克爾岌岌可危的大聯合政府不啻為一記重擊。德國媒體指出,大聯合政府正面臨存亡關頭。梅克爾則矢言將竭盡所能贏回民心。

  • 德國巴伐利亞邦十四日舉行議會選舉,與總理梅克爾共組大聯合政府的基社盟、社民黨,受中央執政紛擾拖累,苦嘗逾六十年來最慘敗果。圖為梅克爾十五日抵達柏林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總部,準備召開高層會議。(法新社)

    德國巴伐利亞邦十四日舉行議會選舉,與總理梅克爾共組大聯合政府的基社盟、社民黨,受中央執政紛擾拖累,苦嘗逾六十年來最慘敗果。圖為梅克爾十五日抵達柏林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總部,準備召開高層會議。(法新社)

梅克爾領導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基督教社會聯盟(CSU)、社會民主黨(SPD)共組的執政聯盟,自去年國會大選後便頻傳政治危機,除CSU得票率大幅滑落外,SPD得票率更直接腰斬、僅剩九.七%,從第二大黨跌至第五大黨,並坦承選情被「柏林當局的糟糕表現」拖累。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則獲得十.二%選票,首度在巴伐利亞邦議會攻佔席次。

極右派政黨 在15邦議會取得席次

這次巴伐利亞邦議會選舉的投票率為七十二.五%,創下近四十年來最高紀錄。綠黨得票率十七.五%,取代SPD成為當地第二大黨。巴伐利亞邦保守派地方政黨「自由選民」(Free Voters)得票率十一.六%,創下該黨歷史新高。反移民、標榜「梅克爾必須下台」的AfD,去年成為第一個進軍聯邦議會的極右派政黨,如今已在十五個邦議會取得席次。

在今年夏天一連串政策危機後,梅克爾的聯合政府已搖搖欲墜。民調顯示,各方都將基社盟在巴伐利亞的重挫,歸咎於中央政府分崩離析,風暴核心則是兼任內政部長的基社盟黨魁賽賀佛(Horst Seehofer),他嚴詞批評梅克爾的移民政策,試圖將基社盟向右調整。

民調顯示,梅克爾執政聯盟可能在二十八日黑森邦(Hessen)地方議會選舉再次苦吞敗果,CDU得票率恐減至近六十年來新低。巴伐利亞邦一名五十歲的麵包師傅斯坦萊特納(Thomas Steinleitner)告訴英國衛報,他第一次選擇不把票投給CSU,因為「他們只是在重複AfD的政見。CSU、CDU這些大黨和企業站在一起,普通人對他們並不重要」。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239736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梅克爾:不續任基民黨魁 不再爭取連任總理

15.7k 人追蹤
追蹤

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天宣布,不再爭取續任基督教民主黨黨魁,這是她擔任總理的最後一個任期,她不會再競選連任國會議員或任何政治職位。這意味她主導歐洲政壇13年的時代將結束。

(中央社/資料照片)

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記者會說:「我要為自去年起的聯邦選舉結果負責。」她認為政府已失去威信。

她說:「目前是我第4個總理任期,也是我最後一個任期。2021年聯邦選舉時,我不會再以總理候選人身分出面參選,也不再競選聯邦議院(Bundestag)議員…而且我不會再尋求任何政治職位。」

基民黨(CDU)兩週來在巴伐利亞(Bavaria)和黑森邦(Hesse)的地方選舉連續失利,梅克爾說,聯合政府應視這兩場地方選舉為轉捩點。

她說:「我相信我們必須開展新頁。」她表示,她的決定是為了讓基民黨準備迎接未來的勝利。

梅克爾本屆總理任期到2021年屆滿。

基民黨要員在柏林召開閉門會議時傳出,38歲的衛生部長史巴恩(Jens Spahn)也宣布,將加入黨魁競爭行列。

https://tw.news.yahoo.com/%E5%9F%BA%E6%B0%91%E9%BB%A8%E4%BA%BA%E5%A3%AB%EF%BC%9A%E6%A2%85%E5%85%8B%E7%88%BE%E5%AE%A3%E5%B8%83%E4%B8%8D%E5%86%8D%E7%88%AD%E5%8F%96%E7%BA%8C%E4%BB%BB%E9%BB%A8%E9%AD%81-100010039.html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選舉連環敗 梅克爾不續任黨魁


2018-10-30

總理卸任 也不尋求政府職位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領導的執政聯盟,繼月中在巴伐利亞邦地方選舉失利後,二十八日再於黑森邦(Hesse)選舉遭遇重挫,她主持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得票率大失血,促使她對外宣布退出十二月的黨魁改選,結束迄今十八年的黨魁生涯,且在至二○二一年的總理任期屆滿後,也不再繼續尋求總理等任何政府職位,正式退出政壇第一線。

  • 德國總理梅克爾二十九日宣布,將不會出戰十二月的基督教民主聯盟黨魁選舉,在至二○二一年的總理任期屆滿後,也不會尋求連任或其他政府職位。
(法新社檔案照)

    德國總理梅克爾二十九日宣布,將不會出戰十二月的基督教民主聯盟黨魁選舉,在至二○二一年的總理任期屆滿後,也不會尋求連任或其他政府職位。 (法新社檔案照)

基民盟在黑森邦議會選舉中,以廿七.二%得票率勉強保住第一大黨地位,較上屆流失約十一%支持率。同為執政聯盟一員的社會民主黨(SPD),失血幅度也不相上下,得票率約十九.八%,與得票率翻倍的綠黨(Greens)並列第二。另一執政友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SU),日前在巴伐利亞邦議會選舉,得票率亦慘跌約十%。反之,極右派「另類選擇黨」(AfD)則大有斬獲,首次進軍兩大邦議會。

在苦吞地方選舉敗果後,梅克爾二十九日與基民盟大老會晤後正式宣布,將不會出戰十二月登場的基民盟主席改選,為二○○○年迄今十八年的黨魁生涯畫下句點。更重要的是,已擔任四任總理的梅克爾表示,將完成本屆至二○二一年的總理任期,但卸任後不再尋求連任,即便在任期屆滿前提前舉行大選,她也不會參選,「這是我最後一次擔任總理,之後不再爭取聯邦議會席位,也不會尋求任何政治職位。」三年後,梅克爾擔任總理將達十六年,為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任期最長的總理。

梅克爾拒為候選人背書

梅克爾表示,早在聯邦議會七月夏季休會前,她就決定不再續任基民盟黨魁,坦言選舉失利顯示聯合政府已失去人民信任,應加強檢討。梅克爾也強調,前述決定是讓基民盟為未來的勝利做好準備,聯合政府應藉此轉捩點迎向未來挑戰。她也相信,聯合政府的機會多過風險。衛生部長史巴恩(Jens Spahn)、基民盟秘書長克朗普凱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均表明有意角逐黨魁,但梅克爾拒絕為任何候選人背書。

出身東德、現年六十四歲的梅克爾,掌理德國至今十三年,除了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外,與多數領袖關係良好。她帶領德國及歐盟度過歐元區危機,包括堅持希臘落實財政撙節,贏得德國人民信任。但近年德國接納逾一百萬名難民,讓她在黨內和國內都遭到質疑,重創其領導威信。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243099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心腹接班 梅克爾做滿任期機會大增

5.8k 人追蹤
追蹤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8日專電)德國基督教民主黨黨魁選舉昨天落幕,現年56歲的克朗普凱倫鮑爾勝出。她是梅克爾心腹和欽點繼任者,觀察家指出,如果她能成功團結全黨,梅克爾做滿總理任期的機會大增。

在杜伊斯堡-艾森大學(Duisburg-Essen)大學任教的政治學者寇特(Karl-Rudolf Korte)表示,這次黨魁選舉競爭激烈,讓整個基民黨(CDU)重新振作起來,新任黨魁克朗普凱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沒有在政府擔任要職,未來發揮的空間很大,有機會率領全黨走出新路,找回流失的選民。

不少觀察家認為,梅克爾在交出黨魁大位後,無法做滿這屆總理任期至2021年,寇特指出,梅克爾已多次表明有意做完任期,按照德國法律,除非國會自己解散她才有可能下台,目前看來機會不大。

這次黨魁選舉最後成了兩強相爭的局面,在漢堡舉行的黨代表大會上,克朗普凱倫鮑爾到第二輪投票才以52%比48%的些微差距勝出,擊敗得到黨內大老和商界力挺的麥茲(Friedrich Merz)。

克朗普凱倫鮑爾冷靜、穩重、善於傾聽,將來可望延續梅克爾的中間路線,也就是盡可能容納社會上包括左派在內的不同聲音。

「南德日報」(Sueddeutsche Zeitung)評論說,這樣的選舉結果顯示,基民黨在梅克爾領導18年後,選擇了務實和可靠的克朗普凱倫鮑爾,寧願小心翼翼地重新開始,而非善於挑釁和可能為全黨帶來革命的麥茲。

克朗普凱倫鮑爾今年2月才由梅克爾指定為黨秘書長,兩人默契十足,南德日報指出,黨代表選擇了前者,等於支持梅克爾續任總理,不過勝負差距如此微小,可見黨內對梅克爾不滿的聲音很大,實現黨內團結將是克朗普凱倫鮑爾接下來幾個月最大的挑戰。(編輯:屈享平)1071208

https://tw.news.yahoo.com/%E5%BF%83%E8%85%B9%E6%8E%A5%E7%8F%AD-%E6%A2%85%E5%85%8B%E7%88%BE%E5%81%9A%E6%BB%BF%E4%BB%BB%E6%9C%9F%E6%A9%9F%E6%9C%83%E5%A4%A7%E5%A2%9E-034906559.html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