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美對台軍事援助項目曝光 人攜式刺針飛彈已撥交首都部隊運用

2024/02/03 10:35

陸軍採購人攜式刺針飛彈的發射系統,數量比海軍多,國防部說,人攜式刺針飛彈的發射器,可以發射復仇者飛彈系統以及雙聯裝刺針飛彈系統所使用的飛彈,陸軍為了增加戰術運用彈性,所以採購的發射器比海軍多。圖為復仇者飛彈糸統發射刺針飛彈。(資料照)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美國在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通過無償提供軍事援助給我國,雖然國防部並未對外公開及證實究竟有些項目及數量,但軍方內部早已傳出各項軍援裝備項目,並且已在去年分批運抵台灣,據了解,有關美國軍援的人員攜行式刺針飛彈,已有部分運交台灣,並且優先部署在首都防衛圈,由憲兵丶海軍陸戰隊及陸軍特戰部隊運用。

至於我國以正式採購程序向美國採購的人攜式刺針飛彈,相關人士今天說,海軍編列133.7億餘元跨年度預算,統籌建案向美國採購500枚「人攜式短程防空飛彈」,其中250枚配屬陸軍、250枚供海軍陸戰隊或部分艦艇兵使用,預計2025年以前全數交貨,這批飛彈主要供志願役官兵組成的主戰部隊操作。

美國軍援的人員攜行式刺針飛彈,傳已有部分運交台灣,並且優先部署在首都防衛圈,由憲兵丶海軍陸戰隊及陸軍特戰部隊運用。圖為美軍進行人攜式刺針飛彈射擊訓練。(美聯社)

根據國防部預算書揭露,陸軍司令部自2019至2025年共編列72億6528萬7千元,計畫籌購人攜式短程防空飛彈(刺針飛彈)250枚、發射系統108套及敵我識別器108套;海軍司令部自2017至2025年共編列61億998萬3千元,籌購刺針飛彈250枚、發射系統70套及敵我識別62套。

對於同樣是採購250枚人攜式刺針飛彈,為何陸軍買了108套發射系統,而海軍僅買了70套發射系統?國防部戰規司長李世強去年10月在立院國防委員會答詢時表示,人攜式刺針飛彈的發射器,可以發射復仇者飛彈系統以及雙聯裝刺針飛彈系統所使用的飛彈,陸軍為了增加戰術運用彈性,所以採購的發射器比海軍多。

有關美國以軍事援助名義無償提供給我國的軍事裝備項目,軍方內部傳出,包括:1000挺M240 B型排用機槍的槍枝彈藥丶8萬套美軍現役戰鬥個裝、個人攜行式刺針飛彈,以及繫留式氣球系統(浮空器)丶岸置型魚叉飛彈的訓練系統。

對於外電曾報導美方可能以軍事援助名義,先提供4架MQ-9A高空無人機,軍方人士語帶保留,僅表示MQ-9系列的高空型無人機,偵蒐所得的情資必須搭配地面即時接收站等系統功能才是全套的裝備。圖為MQ-9A「死神」無人機。(路透社)

另對於外電曾報導美方可能以軍事援助名義,先提供4架MQ-9A高空無人機,軍方人士則是語帶保留,僅表示MQ-9系列的高空型無人機,偵蒐所得的情資必須搭配地面即時接收站等系統功能才是全套的裝備。

軍方人士說,部分美國軍援裝備已分批運抵台灣,同時撥交給相關部隊使用,美軍現役戰鬥個裝會優先撥交給主戰部隊,而M240 B型排用機槍用途甚廣,除了單兵使用外,也可架設於直升機、戰車、裝甲車或小艇上。我國陸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及海委會海巡署皆有採購,當作M60A3、CM11戰車,以及M1A2T戰車同軸機槍,黑鷹通用直升機亦使用這款槍械作為自衛武器。

美軍以M240機槍,進行低照明實彈攻擊演練。(擷取自美軍陸戰隊網站)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71133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不只30鏈砲!美商諾格將力助我120公厘戰車砲彈國造

2024/02/05 10:28

圖為陸軍裝甲564旅所屬CM-34「雲豹」裝步戰鬥車,去年11月進行基地戰力鑑測時,於戰術位置發動目標射擊。(中華民國陸軍官方Facebook)

相關報導請見

軍情人物》「瞎人國獨眼龍」換裝IDF 黃思勳以獨立決斷力帶頭開眼界

即刻盤點我進軍全球供應鏈能量 美軍工巨頭諾格評「想像力無限」

〔記者陳治程、涂鉅旻/台北報導〕我國陸軍現有683輛代號分為CM-32/33/34的「雲豹」八輪裝步戰鬥車,作為陸軍主戰部隊的高機動打擊火力,這款國造裝甲車的整體戰備情形也最為外界所關注;其中,搭載美製Mk44鏈砲的CM-34機砲裝甲車,因擔負我國灘岸殲敵與反機空降任務、戰訓量大,促使國防部軍備局嘗試研發國造的30鏈砲砲彈,但至今未見相關進展。

然而,美國軍工大廠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下稱諾格)去年宣布投入台灣軍工市場,將在國內合作建立軍備產業鏈。對此,諾格台灣辦公室執行長黃思勳接受自由時報《軍武頻道》專訪透露,目前除已和軍備局205廠簽約授權生產30鏈砲砲彈外,現也正與軍備局202廠接觸,洽談在地生產120公厘戰車砲砲彈的可能性,強化與諾格的技術合作,更進一步擴充國軍彈藥庫存補給的能力。

「台灣製造」的30鏈砲砲彈?黃思勳曝「現在進行式」

諾斯洛普.格魯曼台灣辦公室執行長黃思勳表示,諾格目前已接觸國內各產業協會,初期篩選潛在廠商推動合作作;此外,目前已和國防部軍備局205廠簽訂生產合約,計畫在今年上半年建立起30公厘鏈砲砲彈的測試、裝填能量。(記者劉宇捷攝)

黃思勳指出,諾格現已和軍備局202廠簽訂生產合約,目前計畫在今年第一季(1至3月)設立測試廠、籌獲相關設備及自主測試能力;第二季(4至6月)則著眼建立30鏈砲的彈藥裝填能量,落實生產雲豹甲車用30公厘鏈砲砲彈的「在地化」工程。

另一方面,他也透露諾格有意在地生產的另一款大口徑砲彈,便是我國今年將接裝的M1A2T戰車所用之120公厘戰車砲。黃思勳表示,目前已和軍備局202廠洽談這項計畫,他個人期待120公厘戰車砲砲彈在地生產「愈快愈好」;他補充,202廠現已有105公厘砲彈產能,若軍備局未來也建立起120公厘戰車砲砲彈的產線,無論M60A3、CM-11戰車,還是未來M1A2T戰車的後勤都是一大幫助。

黃思勳表示,諾格目前也正與軍備局202洽談生產120公厘火砲砲彈,有助建構未來陸軍接裝M1A2T戰車的後勤體系。圖為美國陸軍第3步兵師第2旅級裝甲戰鬥隊(ABCT 2, Infantry Division 3)正為M1A2戰車裝填彈藥。(美軍DVIDS網站)

陸軍力求國造鏈砲產能 切合華府、諾格軍工戰略

美國長年位處國家軍事戰力排名的金字塔頂端,不只陸、海、空、陸戰各部隊規模龐大,戰略投射能力更遍及全球;然而,過去三年餘間先是歷經COVID-19疫情,前(2022)年和去(2023)年更相繼爆發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不只撼動北約組織與以色列,這三件大事更讓美國現今軍工產業鏈的「脆弱」浮上檯面。

因此,美國今年初發布史上首份的「國防工業戰略」(The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 Strategy, NDIS)中,便用整整60頁內容,道出美國軍工業的未來戰略,包含強韌供應鏈(Resilient supply chains)、充足勞動力(Workforce readiness)、彈性籌獲(Flexible acquisition)以及經濟嚇阻(Economic deterrence)四大重點,強調美國未來將擴及全球,與各地區盟友在軍工生產上緊密合作的重大宣言。

美國上月首度出版的「國防工業戰略」(NDIS)中,便強調「強韌供應鏈」(Resilient supply chains)的重要性。圖為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第8野戰砲兵團的M777榴彈砲與其155公厘彈藥。(美國陸軍官網)

CM-34機砲戰鬥車自2016年首度亮相,至今已是陸軍裝甲、機步旅以及憲兵裝甲營的戍衛主力,儘管「雲豹」全車自製率高,但全軍305輛的30公厘鏈砲砲彈需求,單是透過對外採購仍是緩不濟急,軍備局近年持續鑽研的國造30鏈砲砲彈,目前也尚未建立足夠產能,此時諾格計畫在台建立30鏈砲砲彈產線,不只是華府軍工戰略「具現化」,對諾格、軍備局而言,更是雙贏局面。

在美國國務院去年6月批准、我國國防部12月決標的94.7餘億元30鏈砲砲彈採購後,若再加上軍備局今年起獲諾格30鏈砲砲彈的生產技術支援,將有望「雙線齊發」,大幅充實「雲豹」裝甲車的後勤彈藥庫。

MIT的30鏈砲砲彈輸出?黃思勳強調「樂觀其成」

諾格旗下「軌道 ATK」(Orbital ATK)Mk44鏈砲屬北約規格彈藥,除我國CM-34裝甲車採用外,同時也是瑞典CV90、波蘭「狼獾」(Rosomak)以及立陶宛月前接裝完成的「狼群」(Vilkas)等多國歐系步戰車主要火力。

立陶宛國防部日前宣布完成向德採購91輛「狼群」裝步戰車的接裝作業,其基於「拳師」甲車底盤與30鏈砲、「長釘」反戰車飛彈和遙控武器站的結合,有望成北約盟國中整體火力最強悍的裝步戰車。(立陶宛國防部官方推特)波蘭「狼獾」(Rosomak)八輪裝甲車。(波蘭陸軍第18機械化師官方Facebook)

談及台灣輸出30鏈砲砲彈至外國的可能性,黃思勳表示,這部分會優先滿足國軍彈藥需求,才會進一步討論外銷,但他補充道,由於諾格與美國陸軍有彈藥合約在身,站在公司立場,自然希望盡快向華府提供彈藥,因此,若未來台灣擁有足夠品質的120公厘滑膛砲砲彈產能,屆時要輸出給美國陸軍、甚至是駐外美軍部隊,也非不無可能。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72081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為台生產AGM-154 美方與雷神簽約

  
美軍型號AGM-154的聯合距外精準武器(JSOW),是由雷神公司為美國軍方研製的滑翔空對地飛彈,也是一種中程精準打擊武器。 (法新社)

美軍型號AGM-154的聯合距外精準武器(JSOW),是由雷神公司為美國軍方研製的滑翔空對地飛彈,也是一種中程精準打擊武器。 (法新社)

2024/02/05 05:30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國防部網站二日通報,已與軍工巨擘「雷神飛彈系統公司」簽署一份價值六八四○萬美元(約廿一.四億台幣)的固定價格合約,將為台灣生產、交付五○枚AGM-154 Block III C「聯合距外遙攻武器」空對地滑翔炸彈,大部分生產工作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土桑市進行,合約工作預計將於二○二八年三月完成。

美國於二○一七年六月底宣布藉由官方管道售台七項軍備,其中,提供我國F-16戰機使用的AGM-88B高速反輻射飛彈、AGM-154C聯合距外遙攻武器,將可使升級後的F-16戰機發揮更強戰力。AGM-154C採用衛星定位、慣性導航與紅外線影像瞄準等方式精準打擊目標,如在高空投彈,射程可達一一○公里,低空投彈的射程約廿二公里,將可增強F-16戰機攻陸能力。

美軍型號AGM-154的聯合距外遙攻武器(JSOW),是由雷神公司為美國軍方研製的空對地滑翔炸彈,也是一種中程精準打擊武器。

我國空軍透過「鳳展計畫」提升現役F-16 A/B戰機性能、升級為F-16V,以及對美國軍購新採購的六十六架F-16V(blk70)戰機,均能掛載AGM-154C聯合距外遙攻武器,將使空對地武器長短兼備、更為多元,進一步提升空軍的距外對地打擊能力。

美國及盟邦已日益憂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在未來幾年命令軍隊占領台灣。路透日前報導,美國和澳洲軍隊去年八月結束備受注目的「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演習後,美國官員也協助設立新的軍備庫存留在澳洲。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629780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美拍板23億元對台軍售案 將助我升級「先進戰術資料鏈系統」

2024/02/22 10:39

美國宣布售台「先進戰術資料鏈系統」升級計畫案,是否與「Link-22」系統有關有待查核。(取自Link-22官方網站)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美國國防部安全合作局(DSCA)21日發布最新一筆對台軍售案,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售我7500萬美元(約新台幣23.6億餘元)「先進戰術資料鏈系統」升級計畫案,並進行「知會國會」程序。我國國防部也已證實,這項計畫涉及我國既有Link-16系統提升的「先期規劃」,將有助於提升現有共同作戰圖像效能。

根據美國國防部安合局發布資訊,這項軍售案由為我國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所提出,涉及通訊裝備、全球定位系統(GPS)等設備與方案,以及多項後勤、技術服務與計畫支援項目,總計需7500萬美元。

雖然我國國防部去年曾對外證實,美方將提供我國更先進的Link- 22戰術數據鏈系統與技術,這項升級案的重點,就是為了與美方能夠鏈結。不過,國軍稍早發布的新聞稿則以「Link-16系統提升先期規劃」描述此案,是否就是指Link- 22,尚待查核。

美方也表示,這項軍售案不會破壞區域軍事平衡,我國也可以毫不費力地接收新式軍備,美方也將派200名政府人員,以及200名承包商代表前來我國,提供我國所需的工程、技術支援服務。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85982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Link-16提升先期規劃軍售案 專家:強化美台軍隊互通性

  
Link-16數據鏈示意圖。(取自BAE Systems)

Link-16數據鏈示意圖。(取自BAE Systems)

2024/02/23 05:30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美國政府批准總額七五○○萬美元的「Link-16系統提升先期規劃」對台軍售案。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昨受訪指出,民進黨延續執政對於美國而言,軍售台灣政策不需要改變,此次軍售仍體現了「隨送隨審」、有需要就立即出售的機制,且售台指管及情監偵系統升級規劃,更是讓美台軍隊更進一步互通性。

預示對台軍售 將更注重資訊共享

據悉,台美已完成合作的「博勝案」,即是仿效美軍的C4ISR聯合作戰指揮管制系統,以精簡版的「Link-16」鏈路為架構基礎,但長期以來被批評只做半套,連美系裝備都未全數納入,且系統與法製、國造武器系統不相通。

國防部去年五月曾於立法院證實,美國將協助台灣取得Link-22數據鏈系統技術,據指出,這項技術案的重點就是要能與美方能夠鏈結,但國防部昨發布的新聞稿,仍以「Link-16系統提升先期規劃」描述此次軍售案。

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表示,雖然此次軍售聚焦於Link-16系統的提升,但國防部去年提到,美國將協助台灣取得Link-22數據鏈系統技術,這可能預示未來軍售與合作的方向將更加注重於資訊共享和聯合作戰能力的提升。

陳文甲表示,此次軍售不僅強化了台灣的防衛能力,更是台美安全合作關係深化的象徵,同時也是美國對於區域安全態勢和對抗當前及未來威脅的一項重要舉措。

國防院副研究員舒孝煌受訪指出,國軍所擁有的Link-16系統並不完整,在指管通情系統仍有待加強,而國軍有美系裝備,又有國造裝備,美方此次軍售「Link-16系統提升先期規劃」案,從軍售金額以及將派出各兩百名政府人員、承包商前來我國,顯見此軍售案是要對台灣軍隊進行完整的評估,以便明確規劃未來將有哪些系統需要升級、或是裝設相關裝備。

國造武器 有必要納入共同作戰圖像

舒孝煌表示,國軍目前有眾多的國造武器系統,例如防空作戰的天弓二型、天弓三型防空飛彈、沱江級巡邏艦、IDF經國號戰機、陸射雄風系列反艦飛彈等,上述的制海、防空武器都有必要需要能與美製軍備互相通聯或是連接,並納入指管系統中,一併納入國軍的共同作戰圖像中,才能發揮最大戰力。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632056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海軍承德艦拆光光升級!最新外觀現形

2024/02/26 06:38

停在台船碼頭的承德軍艦,最新外觀現形。(臉書粉專「船舶物語」提供)

首次上稿 00:29
更新時間 06:38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海軍康定級軍艦正進行首艘艦的「戰鬥系統性能提升」計畫,去年12月,有網友在高雄港一港口,拍到承德艦武器丶雷達裝備幾乎拆光光的照片;2個月後的今年2月下旬,承德艦停靠台船碼頭改裝的最新畫面曝光,清晰可見雷達主桅杆搭設鷹架,已準備全面換裝。

雷達主桅杆搭設鷹架,已準備全面換裝。(臉書粉專「船舶物語」提供)

臉書粉專「船舶物語」表示,這次的康定級軍艦武器升級計畫,法國方面全程參與,承德艦在左營軍港時,就依照升級工程需要,先移除原有的武器和雷達系統。因為康定級軍艦的原型,就是法國海軍的拉法葉級軍艦,法國海軍的拉法葉級軍艦在設計時,就是以適應未來戰場為目標,艦上系統是模組化設計,讓升級的加裝、改裝,都非常方便。

承德艦將在艦艏甲板下方設置「華陽」垂直飛彈發射系統。(臉書粉專「船舶物語」提供)

因此,「船舶物語」強調,看到停靠台船碼頭等待加改裝的承德艦,希望升級計畫能依進度儘速完成,因為承德艦剛到台灣時,防空飛彈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裝備,只能使用老式的海欉樹飛彈,根本無法在現在及未來的戰場生存,所以改裝垂直飛彈發射系統勢在必行。

據了解,康定級軍艦「戰鬥系統性能提升」工程項目,計畫將艦上老舊的戰鬥系統丶雷達及防空飛彈全數更換,在今年,國防部再次跟法國DCI.DESCO公司簽訂第二輪的康定級艦「艦艇戰系載台零附件案」,協助台灣完成艦體改造。DCI-DESCO公司為法國國防國際諮詢公司(DCI)的下屬機構,DIC也是法國國防部在海外的運營商,這次的合作證明台灣與法國之間,在軍事合作的良好密切互動。

總數6艘的康定級軍艦,承德艦為首艘指定測試艦,在今年開始換裝「華陽」垂直飛彈發射系統,以及中科院產製的32枚的海劍二艦載防空飛彈,預計耗時3年進行評估與驗證,確定符合作戰需求後,再進行後續5艘艦,全案預計2030年完成。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89511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國軍增加實戰化射訓 精準彈藥不再省著用

 
國軍精準飛彈射擊訓練政策有重大改變,今年起三軍各型精準彈藥不再撙節罕用,轉為多頻次增加實戰化射訓,促進彈藥推陳。圖為去年八月在屏東九鵬基地實施的「海空精準彈藥射擊操演」。本報資料照片
國軍精準飛彈射擊訓練政策有重大改變,今年起三軍各型精準彈藥不再撙節罕用,轉為多頻次增加實戰化射訓,促進彈藥推陳。圖為去年八月在屏東九鵬基地實施的「海空精準彈藥射擊操演」。本報資料照片

國軍精準飛彈射擊訓練政策有重大改變,奉高層指示,今年起三軍各型精準彈藥不再撙節罕用,轉為多頻次增加實戰化射訓,促進彈藥推陳。新制射擊訓練首發將於四月起在屏東九鵬基地展開,由各作戰區編組指揮所與火力協調中心,指揮轄內各型精準彈藥載台,南下九鵬基地、三軍聯訓基地參演,實際演練戰時火力反擊指揮管制程序。

國軍精準彈藥射擊,原本集中於八月在九鵬基地實施的「海空精準彈藥射擊操演」外,另有前後時段包括神鷹、雷霆、神弓等實彈操演。四月展開的射訓,對照當前兩岸因金廈水域對峙的局勢,外界多有聯想。

據悉,高層指示國軍,今年起加強各型精準彈藥實彈射擊,將依國軍「仗在哪裡打,部隊就在哪裡訓」指導原則,推動各作戰區加強實彈射擊訓練計畫,除各作戰區原本定期管式火砲射擊訓練外,精準彈藥射擊不再侷限八月在九鵬基地的海空精準彈藥射擊操演,將推動由各作戰區進行精準飛彈的指管操演、增加實彈射擊,實際演練指揮管制。

過去攻擊直升機實彈射擊地獄火、響尾蛇飛彈的神鷹操演、多管火箭實彈射擊的雷霆操演、雙聯裝刺針防空飛彈實彈射擊的神弓操演,都是集合各作戰區同性質部隊,至九鵬基地、三軍聯訓基地等地實施。據證實,四月九日起,包括第四、三、五作戰區,將依序在九鵬基地首度展開新制精準彈藥射擊操演,改由各作戰區編組指揮所與火力協調中心,指揮轄區內陸射型劍二防空飛彈、雷霆兩千多管火箭、地獄火、響尾蛇飛彈,進行實彈射擊,並實際演練接敵、截擊程序。

四月參演部隊中,包括六軍團二一砲指部防空群新接裝成軍的劍二陸射型防空飛彈,搭配蜂眼防空雷達,這是繼八軍團後,第二個成軍的獵隼飛彈單位。

據指出,這項射訓可望透過中繼系統,讓作戰區在轄區內各地下作戰指揮中心,透過指管程序遙控進駐九鵬的各型飛彈車或空中載台發射實彈;空軍利用各炸射靶場,每季定期實施精準飛彈、炸彈射擊。

目前唯一獨立實施演練的,是射擊拖式飛彈的天馬操演,在屏東加祿堂海岸實施,也正研議回歸三軍聯訓訓場,甚至各作戰區海際實施射擊訓練,積極進行彈藥推陳。所需睦鄰經費,則按新規定回饋新設射擊訓場周邊鄉鎮民眾。

國防部回應表示,國軍年度精準彈藥射訓,採常態化、多頻次方式,按計畫流路執行,以充分運用各地訓場;射訓場周邊受影響鄉鎮,仍依國軍睦鄰工作要點實施補助。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7806390?utm_source=yahoonews&utm_medium=yahoo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中科院建案研製50KW車載型雷射砲 技術獲突破有「好朋友」幫忙

2024/03/05 10:31

史崔克裝甲車以車載雷射武器進行攻擊攔截的示意圖。(取自Kord Technologies網站)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中科院持續推進高能量雷射武器的研發,繼去年完成小功率車載型雷射砲的科研案後,今年技術往上突破,可供戰場實戰使用的50KW型車載型雷射砲,已經完成建案,今年就將進入實測階段。政府高層人士今天透露,我國高能量雷射武器研發技術獲得突破,關鍵在於有「國際好朋友」的協助。

美軍近期將4輛搭載50KW功率「導能機動短程防空系統」(DE M-SHORAD)的史崔克甲車送至中東地區進行實地測試,評估雷射在沙塵暴等惡劣環境下的效能,檢視其攔截無人機和其他飛行器的能力。

美軍安裝在史崔克裝甲車的DE M-SHORAD防衛系統,搭載50千瓦功率雷射武器。(取自Raytheon官網)

50KW層級的高能量雷射武器,是各國爭相研製的新興武器系統之一,50KW功率的雷射武器已足以對自殺型無人機丶慢速機等空中武器產生破壞力,中科院以代號為「雷護專案」的科研案,去年已完成第一階段小功率雷射武器的研測,目前進行第二階段50KW功率雷射武器研發及搭載雲豹八輪甲車,進行車載型雷射砲的系統測試。

政府高層人士今天透露,中科院「雷護專案」持續獲得技術上的突破,關鍵在於對台灣友好的某國提供技術指導,才能讓台灣在雷射武器的研發,短時間內就從小功率進階到中功率,50KW層級的雷射武器,已是可供戰場實戰使用,希望今年內就可完成研測,並向軍種展示研發成果,進而成為軍種下單採購的國造武器系統之一。

國防安全研究院多位研究人員,也曾在軍方刊物上發表專文,探討如何以雷射武器系統搭配陸軍現役的復仇者飛彈車(系統),對敵方火箭彈丶中大型無人機(例如翼龍系列無人機)進行反制攔截,獲取最好的戰果及減少戰損。

高能雷射武器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每次發射僅需幾美元,舉以色列為例,鐵穹防空系統使用的塔米爾(Tamir)攔截飛彈,估計每枚成本為4萬美元至5萬美元(約新台幣128萬元至161萬元)。據以色列前總理班奈特(Naftali Bennett)說法,用雷射防空武器攔截目標,成本低廉,每次僅3.5美元(約新台幣112元)。

以色列「鐵束」(Iron Beam)雷射防空系統。(取自以色列國防部官網)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97489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軍武書摘》第七艦隊:民主與和平的守護者

2024/03/06 10:25

《第七艦隊:民主與和平的守護者》。(燎原出版提供)

(本文摘錄自燎原出版新書《第七艦隊:民主與和平的守護者》,由燎原出版授權刊載)

第二章 向戰後亞洲動盪進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第七艦隊已經從事一項日益重要的任務——支持美國的遠東外交政策。日本的戰敗迎來了一個美國得面對蘇聯的崛起以及眾多的激進獨立運動,當中不少是由共產黨員所策畫的。

在杜魯門總統治下,對於1945年後美國在亞洲的目標可以說是前後不一的。對數以百萬計於軍中服役的美國男女官兵而言,二戰結束之後,除了脫下軍服在和平的國家中,重新開始平民生活之外別無所求。杜魯門也希望美國經濟在四年的「民主兵工廠」,生產出堆積如山的戰爭物資之後,能重新轉回海外貿易及本土商品經濟當中。為了振興經濟,杜魯門削減了原本用於維持一支強大海軍及武裝部隊的國防預算。一個被大幅削弱的軍事機構,要支持一個野心勃勃的美國外交政策,將會是困難重重的。讓情勢變得更複雜的是,杜魯門與他的主要顧問群都把強化西歐經濟,以及嚇阻史達林領導下的蘇聯在東歐的挑釁行動,視為他們的首要任務。

對杜魯門政府來說,亞洲局勢遠比歐洲更為混亂,因此也更難處理。從1937年到1945年間,日軍對中國的侵略所帶來的死亡與破壞,打亂了中央政府對這個國家的掌控,令不少觀察者預計,一場在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與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之間的內戰即將爆發。當1945年8月日本在韓國長達四十年的嚴酷佔領結束後,眾多的韓國獨立運動組織,正準備為控制這個國家而戰。日本的侵略行動,亦弱化了英、法、荷政府在馬來亞、印度支那及荷屬東印度的管治。有不少曾與日本人交戰的原住民決心要結束他們作為被殖民者的身分。戰後的亞洲,正因為這些政治、社會與經濟上的不滿而沸騰著。

在韓國及中國的任務

遠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密蘇里號」戰艦上投降前,第七艦隊已經準備投入執行另一個新任務。戰時盟軍正面臨著將數以千百計被擊敗且慍怒,更充滿潛在敵意的日軍遣送回國。《一般命令第一號》為日軍在亞洲各地投降行動提供了指令,而在1946年1月到1947年4月間,第七艦隊在中國及韓國遣返了超過四十萬名在戰時為帝國效忠的日本人回國。

在麥克阿瑟的指導下,金凱德中將籌畫了約翰‧霍奇中將麾下,美國陸軍第二十四軍從沖繩轉移到韓國西岸港口仁川的運輸行動。在華府及莫斯科雙方同意之下,蘇軍移動到臨時分界線以北的韓國土地,也就是北緯38度線,而美軍部隊則進駐了分界線以南。金凱德的艦隊隨後便回到沖繩,搭載著第1陸戰師,並將這支久經戰陣的部隊送到位於北京市東南邊的天津。其後艦隊還有一次行動,將第6陸戰師的部隊送到華北地區。在同一段時間,艾爾墨‧朱瓦特中尉——日後的海軍軍令部長——正指揮著一艘俘獲的日軍掃雷艇沿著長江進到上海,成為第一個進入中國主要港口的第七艦隊軍官。

如1945年8月26日的作戰計劃13-45所示,金凱德成立了五支主要特遣部隊去處理在西太平洋的行動:在華北地區的第71特遣部隊,擁有75艘船艦。第72特遣部隊,也就是第七艦隊的快速航艦部隊,被指派去為岸上的陸戰隊提供空中支援;以及派出艦載機,在任何可能阻礙作戰行動的共產黨部隊上空,大動作地飛越來嚇阻他們。第73特遣部隊是長江巡邏部隊,擁有75艘作戰艦。第74特遣部隊是南海部隊,奉命保護行經此區域的日軍及中國國民軍的運輸船。最後是第78特遣部隊,也就是第七艦隊的兩棲部隊,負責為第3陸戰兩棲軍調動到中國時提供支援。

金凱德直到1945年9月2日的對日戰爭勝利日為止,都持續擔任麥克阿瑟麾下海軍部隊的指揮官,不過在韓國及中國的新任務實際上為這段戰時關係劃上句號。當金凱德的艦隊在1945年8月28日離開馬尼拉灣時,麥克阿瑟將軍大方認可了第七艦隊在二戰中,為盟軍部隊在西南太平洋地區取得成功所作出的貢獻:「我希望能對(第七艦隊)所有單位,在這個戰區的多場戰役當中,執行其被指派的作戰任務時,所呈現出極其卓越的行動表現,致以欽佩及滿懷感激的嗚謝。你及你麾下軍官與水兵,充分展現出我國海軍傳統的最高水準——高度的英勇無畏、足智多謀,以及為任務而獻身,我祝願你們一路平安」。

儘管調度到韓國及中國的美軍部隊的任務,是在當地建立秩序及將日軍遣返回國,但蘇、美兩國政府均決心展示他們的力量,以影響亞洲在戰後的政治局勢。對於史達林可能會運用蘇聯紅軍來導引韓國的政局發展,以及迫使中國政府在滿州及華北地區的港口與鐵路問題上對蘇聯妥協,杜魯門政府對此表示擔憂。即使冷戰在美蘇兩國間浮現之前,美國的高層官員已經警告,莫斯科已經對亞洲地區有其盤算。海軍部長詹姆斯‧福萊斯特,以及身為總統首席軍事顧問、參謀首長聯席會成員之首的海軍五星上將威廉‧李海,均預計蘇聯會對韓國及中國的共產黨提供軍事援助,還會為了對抗美國利益而作出行動。

1945年9月,金凱德投入了第七艦隊的飛機及船艦,以使中、韓及俄羅斯人都對美國海軍的實力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七艦隊的船艦在青島民眾都能清楚看到的地方駛過。航艦艦載機在韓國仁川的港口、中國的長城及上海、天津、北京及大連的城市上空飛過。與此時同,第七艦隊的船艦亦從菲律賓、中國、台灣(當時還被稱為福爾摩沙)及韓國等地將盟軍戰俘撤離。

一組在漢城與金凱德交談過,為數128人的戰俘,跟金凱德說了一個在他們被俘期間發生的悲慘故事。在戰爭後期,日軍將這些戰俘與其餘1,672名在1942年巴丹半島戰役中俘虜的美軍戰俘,一同裝上了在蘇比克灣內的商船鴨綠丸。當盟軍飛行員在沒有留意到船上乘客身份的情況下擊沉鴨綠丸時,三百名戰俘亦因而身亡。另一艘運載這些倖存者的船隻在台灣外海沉沒,又殺死了更多的人。饑餓、疾病及暴露於風霜之中又進一步減少了這些倖存戰俘的人數,使得最終抵達日本時,僅餘下六百人。當日軍將其轉移至韓國繼續囚禁時,就只有這128人仍然存活了下來。

1945年9月9日,金凱德中將與霍奇陸軍少將一同接受韓國的日軍部隊投降。在漢城一座政府大樓舉行受降儀式結束後,美軍士兵從大樓前的旗桿上把日本國旗降下,並升起了一面星條旗。

9月16日,金凱德搭乘YMS-49號掃雷艇抵達上海,並在當地與美國海軍駐華代表團指揮官,同時也是美國海軍戰時在中國地區的最高階將官,梅樂斯海軍少將會面。梅樂斯為第七艦隊的旗艦洛磯山城號」安排了一個在港內最受尊榮的位置繫泊,這個位置在戰前可是專門預留給英國皇家海軍派駐當地的船艦。到了1945年,國民政府為英國艦隻另行安排了一個在較為上游、沒那麼令人滿意的泊位予英軍船艦。當地官員無視來自英國的投訴——中國人已經意識到戰後遠東地區權力平衡的新狀況。

金凱德在上海建立了第七艦隊總部,並在那裡與駐中國戰區的陸軍司令官魏德邁中將、美國大使帕特里克‧赫爾利,還有其他中美主要官員及軍方領袖會面。1945年9月20日,金凱德飛到當時中華民國的陪都重慶與蔣介石委員長,以及他那一位以迷人魅力聞名國際的夫人蔣宋美齡會面。這位美國海軍上將得到了東道主的讚揚與稱頌,這都是為了讓金凱德留下一個中國水域歡迎美國海軍及第七艦隊到來的好印象。

第七艦隊在戰爭結束後的歲月當中,並沒有得到多少喘息的時間。金凱德在寄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海軍在這裡忙得不可開交。第七艦隊已經將陸軍送到韓國,將陸戰隊送到天津,另一支陸戰隊(第6陸戰師)很快也將會在另一個地點登陸,而且我們也準備開始將大量中國軍隊從一個地點移防到另一個地點的運輸行動。同時間,我們還在更動艦隊組織架構的過程當中……還有建立相應的組織編制來支援中國戰區的部隊。」第七艦隊還參與了將現役軍人送回美國老家的運輸任務。在「魔毯行動」當中,從1945年10月到1946年5月期間,在太平洋地區就投入了369艘海軍船艦,以將超過兩百萬現役男女軍人從戰區送回老家。

在中國的情勢很快便演變得格外緊張。在凱勒‧羅基少將麾下的陸戰隊第3兩棲軍的陸戰隊員,被第七艦隊部署到北京、天津,以及華北地區其他人口核心地區之後,便發現他們身在一場政治勾心鬥角的困局之中。包括日軍、親日中國部隊、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國民黨在內,多支重武裝且互相對立的部隊,都在互相交疊的區域謀求他們聲稱的利益。

不過,中共與國民黨之間的爭端,引起了最大的關注。在二戰當中,由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與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游擊勢力,都與日軍交戰過。隨著日軍投降,當中共佔領了滿州及華北大片區域後,蔣介石亦投入部隊重新確立國民政府在這些地區的控制權。當雙方部隊接觸之際,往往便會爆發戰鬥。

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要求海軍及陸戰隊支持蔣介石的合法政權,但必需遠離中國的內部衝突——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當羅基手下的陸戰隊員被第七艦隊部署到某些已被毛澤東的部隊佔領的區域時,這些中共部隊可不太喜歡美軍陸戰隊員闖進來。

在某些案例當中,第七艦隊的高層運用常識以確保任務得以順利執行的同時,又避免與中國內部的衡突有任何糾葛。舉例來說,丹尼爾‧巴比中將(金凱德麾下的兩棲部隊指揮官)就認為,在當地共產黨部隊反對之下,將陸戰隊員送到山東半島北岸的港口煙台,是一個完全不合理的決策。在羅基的支持下,巴比推論出,既然在該區域沒有任何盟軍戰俘或日本軍人需要遣送回國,而且共產黨已經在港口確立了民事管治體制,也沒有必要強行行使。相反地,第七艦隊將陸戰隊員送到了山東半島以南的青島。

儘管如此,第七艦隊還是將國民黨軍隊大規模地投送到華北及滿州地區,以支持蔣介石在全中國重新確立管治權的努力。這個任務的官方理由如下:以中國政府的武裝部隊接替華北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以及在滿州的蘇聯部隊(正如同盟國二戰時的協議所列明的那樣),接受當地日軍投降,以及將日軍遣返回國。不過美軍將領都理解,這些行動都是為了避免中共在相關區域建立據點。共產黨部隊也理解到這一點,並且封鎖了國民黨軍隊在葫蘆島及營口的上岸行動,所以艦隊只能把部隊送到更南的秦皇島登陸。

10月,海軍將第七艦隊的行動區域,從原本中國至法屬印度支那的水域,進一步向南擴展至北緯16度線。美國海軍高層作出此舉動,是為了方便艦隊將國民黨軍隊從印度支那的東京灣區域,運送到華北地區。從10月底到11月初,史特勞斯‧里昂中校指揮的第106掃雷戰隊(第74.4特遣支隊轄下)那些136英尺長的輔助掃雷艇,以及一定數量的日本掃雷艇,一同掃清了法屬印度支那海防附近的水域。同一時間,艾德溫‧蕭特中校指揮的第24運輸戰隊轄下的28艘「自由輪」、攻擊人員運輸艦及攻擊物資運輸艦,便立即將國民革命軍第52軍的兩萬三千名官兵裝載上艦,並送往華北地區。

在意識到在戰後時期,海軍在中國及印度支那的職責會更為傾向外交多於作戰任務後,海軍指派了柯克海軍上將,在1946年1月8日出任第七艦隊司令,並在1947年1月將其職掌重新命名為美國西太平洋海軍部隊。為了履行相應的職責,柯克麾下通常都有一支巡洋艦分隊、三支驅逐艦分隊、一支兩棲群,以及一小部分數量不多的後勤艦隻。

1946到1948年間,陸戰隊第3兩棲軍在華北的形勢變得日益難以為繼。當由戰時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促使國共雙方組成聯合政府的嘗試失敗後,隨後國共內戰很快便爆發了開來。當發現美國海軍及陸戰隊為蔣介石的部隊提供訓練及戰爭物資後,中共展開了報復。毛澤東的部隊伏擊了第3兩棲軍的崗哨及車隊,造成陸戰隊員的傷亡。在共產黨的敵意面前,加上認為美國應公開地站在國民政府一方的信念,柯克上將及其他美國海軍高層呼籲,將在青島港的陸戰隊分遣隊兵力,從兩千人增加至五千人,並且無論中國內戰的結果如何,均保留在當地的基地予海軍使用。柯克將青島的海軍基地視為蘇聯在遠東擴張的強大障礙。但是,杜魯門政府,特別是國務卿艾奇遜,均開始視蔣介石的政途已告失敗,所以他拒絕了柯克的建議。華府下令削減在華北的陸戰隊兵力,並最終令其撤出中國。

日益受關注的東南亞

在二戰後的五年間,第七艦隊司令實際上就成為了美國在東南亞的海軍大使。在國務院的敦促之下,還有開創出一個不在麥克阿瑟將軍的遠東司令部管轄的行動區域目標,海軍增加了派遣海軍船艦到東南亞港口出訪的次數。在1946年7月4日,「安提頓號」及「拳師號」航艦、「托彼卡號」巡洋艦,及七艘驅逐艦在馬尼拉渡過了菲律賓獨立日。在新獨立的菲律賓政府支持下,海軍在當地建立了美國海軍駐菲律賓顧問團。

在1947年3月,兩國簽訂了一項協議,容許美國海軍部隊使用在蘇比克灣及桑利角的海軍基地設施。當艦隊在1949年5月離開青島後,菲律賓便顯得更為重要了。儘管海軍視位於日本的橫須賀海軍基地為艦隊重新安置的最佳地點,不過又不願意讓第七艦隊為麥克阿瑟所直接管轄。因此,第七艦隊大部分單位最終都移駐到菲律賓這個能保有更大的自主權的地方。

海軍軍令部長福雷斯特‧薛曼上將指示美國西太平洋海軍部隊司令柯克上將,要他開始「在新加坡及周邊的其他地點作正式訪問並展示軍力」。1947年11月8日,第70.7特遣支隊的旗艦「艾斯特斯號」兩棲指揮艦、「亞特蘭大號」輕巡洋艦,以及驅逐艦「魯普圖斯」號及「梅森號」,便從青島出發前往東南亞展開預定三十天的遠航。柯克的船艦途中分別在香港、新加坡、汶萊灣(婆羅洲)、馬尼拉、蘇比克灣,以及台灣的基隆進港訪問,最終在12月初回到青島。

1947年底,在華府的指示下,柯克派出攻擊人員運輸艦「倫維爾號」前往荷屬東印度,並在爪哇島外海為荷蘭官員與當地獨立運動的領袖們提供一個中立的談判場地。1948年1月17日,雙方簽下了《倫維爾協議》。儘管協議壽命不長,但也展示出美國如何熱衷於確保東南亞地區的和平。

除了外交任務之外,第七艦隊在這段期間幾近無事可為。1947年,艦隊共有2艘航艦及34艘其餘作戰艦在其所屬作業中,但到了1949年這些數字便縮減到只剩5艘小型作戰艦,而且也沒有固定部署的航艦。薛曼知道杜魯門政府對東亞情勢的關注持續上升,亦因此獲准將「拳師號」航艦、一艘巡洋艦以及兩艘驅逐艦,以「發揮其對穏定局勢的影響力」的名義部署到該區。

1950年3月16日,從「拳師號」上起飛的60架飛機,在西貢的上空進行了一次空中分列式。隨同第七艦隊司令羅素‧伯基中將出訪的,還有「安德森號」與「斯蒂克爾號」驅逐艦,在法屬印度支那南部這個最大的城市進行訪問。第七艦隊的作戰艦,在接下來一段長時間也會成為西貢周遭民眾所共有的景觀。

中國及韓國局勢升溫

儘管對蔣介石政權的前景,以及其在內戰的情勢感到懷疑,然而在1948至1949年間,杜魯門政府實際上增加了對中華民國的軍事援助。作為《1948年援華法案》及其他計劃的成果,美國政府提供了總值4億美元的經濟及軍事援助,轉移了165艘剩餘作戰艦隻予國府海軍,以及為使用美製軍械及裝備的國軍部隊提供訓練課程。可是,國府海軍在中國大陸的作戰表現頗為不濟。不少操作美援及英援艦隻的水兵,最終都連人帶船投向了共產黨。

提供給蔣介石政府的美援,對於改變共產黨的浪潮幫助不大。到了1949年中,毛澤東的部隊已經擊敗了一隊接一隊的國軍,佔領了整個滿州和華北,還渡過長江向華南地區挺進。蔣介石及其剩餘的追隨者逃到台灣及沿海地區大部分的島嶼。鑑於共產黨的進迫,杜魯門政府最終下令第七艦隊撤離青島。白吉爾中將建議將艦隊設施及中國海軍訓練中心轉移到台灣,但這個建議遭到國務卿艾奇遜的否決。1949年5月,在白吉爾的監督之下,在青島的陸戰隊駐防部隊被移防到關島及日本,所有海軍人員亦登上了港內的船艦。1949年5月25日,第七艦隊航向了大海,標誌著其冷戰時期歷史當中,充滿戲劇性篇章的結束。

在中國的失敗,並不是唯一一個具威脅性地破壞美國在太平洋取得的艱難勝利,以及美國在本區域內影響力的事態發展。1949年7月,在持續升級的美蘇對抗當中,毛澤東宣佈「一邊倒」(倒向蘇聯那一邊)外交政策。在當年9月成功試爆一枚原子彈後,蘇聯成為了第二個擁有核武的強權。在征服了整個中國大陸後,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共接管了美國在中國大陸的資產,還不斷騷擾仍留在當地的美國外交人員。1950年2月,中共與蘇聯簽訂了三十年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武器及軍事顧問隨即湧入中國。與此同時,中共開始對在印度支那,由胡志明領導的共產黨—民族主義運動提供武器及顧問。4月,毛澤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敗了在海南島的國民黨守軍,並準備進攻台灣——蔣介石的最後避難所。

儘管對這些事態發展感到焦慮,杜魯門總統、國務卿艾奇遜,以及其他政府高層即使想支持一個更為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在短時間內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是基於美國的軍事力量在當下是極為疲弱。總體來說,海軍,特別是第七艦隊,已經發現要履行他們的職責,可謂困難重重。在當時僅有一艘「福吉谷號」航艦仍留在西太平洋。第七艦隊的其他成員,就只有兩個驅逐艦分隊、潛艦「鯰魚號」、「石紋鮋號」及「塞貢多號」,還有兩艘輔助艦隻。一支規模更小的海軍分遣隊——遠東海軍部隊——正處於麥克阿瑟所屬的遠東司令部在東京運作。

不過,國會已經開始行動,以提高美國及其亞洲盟友的軍事能力。1949年10月,國會撥出了七千五百萬美元用於「中國整體區域」。1950年3月,國務院的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保羅‧尼采,撰寫了一份關於如何增強美國軍事及經濟力量的研究報告,並在9月經杜魯門總統批准後成為了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SC-68號文件。很多人都將NSC-68號文件視為美國在冷戰時期擴充軍事力量的藍圖。

在國務院及國防部內,主要官員都多番迫切要求增加對日本、台灣的國民政府、以及對法國軍事及經濟方面的援助,當中法國正在對抗並試圖遏制胡志明的越南反抗勢力。陸海軍高層都明白,他們在當時並沒有一支部隊能擊敗中共對台灣展開的全面性兩棲登陸行動,不過他們呼籲為了支援國民政府,必須為其提供一切除軍事之外的干預行動。假如中共控制了台灣,這個位於日本及菲律賓之間的戰略位置,將會危害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部署。麥克阿瑟將軍主張台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而且對不論哪一方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潛艦基地。

不過,觸發美國戰鬥力重新再生的關鍵,卻是和另一個與海相鄰的亞洲國家有關:韓國。朝鮮半島上,在38度線這一條非正式分界線以北的蘇聯軍,以及在這條界線以南的美軍,其軍事佔領行動都是為莫斯科及華府對各自支持的獨立運動而行事。蘇聯軍撤出朝鮮後,史達林卻為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提供了數以百計的飛機、戰車、以及火砲。數以千計在國共內戰期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內服役,久經戰陣的朝鮮人被遣送回北韓後,亦成為了朝鮮人民軍的戰力核心。1940年代末朝鮮半島的特點,就是充斥著共產黨及反共勢力之間,因為跨界劫掠、屠殺及政治暗殺而衍生的激烈戰鬥。1950年,美國在韓的軍事人員,就僅有少量的軍事顧問。這些軍事顧問當時負責為李承晚的大韓民國反共武裝部隊,進行使用短程火砲、輕武器及小型海軍船艦的訓練。

被共產黨在中國的成功所壯膽——加上錯誤地認為美國不會抗衡他們的行動——史達林、毛澤東及金日成計劃發動戰爭,以將朝鮮半島統一在金日成的馬克思-列寧政權。1950年的頭六個月,7個北韓步兵師在數以百計的蘇製戰車及火砲支援下,開始沿著38度線集結,準備對大韓民國發動進攻。

在華府的美國政府以及在太平洋的海軍高層,都沒意識到這個對東北亞的和平穏定所造成的威脅已是迫在眉睫。結果在1950年6月,戰力在戰後大為消減的第七艦隊的艦隻,正在菲律賓蘇比克灣愉悅地停泊著。他們的靜好歲月將不會持續太久了。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98195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國軍改變「第一擊」要件!應對共軍灰色地帶襲擾 邱國正:實體逾越就擊落


金廈水域中國快艇翻船2死案,最終兩岸談判破局,使得台海局勢更為緊張,加上過去曾有中共無人機飛到金防部,使得第一線戰備更為嚴峻。面對共軍灰色地帶襲擾,國防部邱國正今(7)日於立法院指出,國軍已經改變「第一擊」要件,只要有實體逾越規矩就要擊落。

指灰色地帶「中國有片面作法」 邱國正:國軍持續監控

沈伯洋詢問,金廈海域衝突在國防部判斷中,是否為灰色地帶作戰?邱國正表示,灰色地帶不只是地帶,包還包含「事件」,像是中線問題、禁限制水域等,與對方很多事情沒有簽訂契約,但行之有年的默契可把很多不必要發生,甚至擦槍走火等不可抗拒問題縮減;中國有片面作法,但國軍作為不會變更,持續保持監控以及對海巡支援。

沈伯洋再問,當中共單方面出現破壞現狀情形,像是對海峽中線破壞、禁限制水域問題等,國防部是否有相關準則,認定中共單方面行為時就是灰色作戰?進而有更多應變措施?邱國正指出,國軍分成平時及戰時作為,平時內又分為突發狀況處理及危機處理,包含天然災害等都在內;至於灰色地帶,則是介於平時與戰時之間,一有這種狀況,國防部都會記錄,依據突發狀況處置規定做應對,應對方法持續精進。

此外,沈伯洋詢問,因爲金廈水域執法問題引發的對峙中,海巡遭到限制,國軍有無新行動?邱國正回應表示,怕人家誤會,國軍應戰不避戰,與避免戰爭是兩回事,國防部現已有動作,將第一擊要件改過來,改得更明確。

邱國正說明,以往認為第一擊一定認為對方開砲、開槍,國軍才有第一擊,現在在第一擊的界定上,只要有一個實體,不管航空或海航的實體,逾越了規矩,軍方第一擊是一樣的,就當作反制,「這不是我們主動挑起的。」至於中共會否因為現在正在避免情勢升高,而得寸進尺,國軍也在看,如果共軍步步進逼,到最後所謂的無法避免戰爭,就只能應戰。

更多風傳媒報導

https://tw.news.yahoo.com/%E5%9C%8B%E8%BB%8D%E6%94%B9%E8%AE%8A-%E7%AC%AC-%E6%93%8A-%E8%A6%81%E4%BB%B6-%E6%87%89%E5%B0%8D%E5%85%B1%E8%BB%8D%E7%81%B0%E8%89%B2%E5%9C%B0%E5%B8%B6%E8%A5%B2%E6%93%BE-050308061.html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