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轉貼] 多做善事 可減輕憂鬱、焦慮

國外研究》多做善事 可減輕憂鬱、焦慮

2023/07/10 05:30  

▲現代人壓力大,有憂鬱、焦慮情緒困擾者越來越多;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柯俊銘)

文/柯俊銘

現今社會有憂鬱症或焦慮症的人並不少見,患者往往需服藥和接受心理治療,緩解不適。日前一份發表在國外《正向心理學期刊》(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的報告指出,多做善事似乎也能減輕症狀,產生療癒作用。

該研究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詹妮弗.切文斯(Jennifer Cheavens)博士所主持,其針對122位具中度至重度憂鬱、焦慮症狀的民眾進行調查。

首先,他們被隨機分為3組,有2組分別接受認知行為治療中慣用的技術:促進社交活動和認知再評估,也就是第1組為每週安排2天的社交活動;第2組則每週有2天由專業人員教導如何辨識非理性的想法,並重新賦予意義,進而改變情緒反應;第3組為每週2天,每天需做3件善事。而善事的定義是有益於他人或使他人感到快樂的行為。在長達10週的時間裡,所有人每5週就會評估1次。

統計發現,3組參與者的生活滿意度最後都有提高,憂鬱、焦慮症狀的強度皆明顯下降,但如果以影響力誰最大來看,分析顯示竟是行善組(第3組)勝出。

與社會連結促進幸福感

探究原由,研究者表示,做善事可讓個案覺得和他人有更加緊密的連結,而社會連結已被證實是與幸福感最具相關性的生活要素,做善事則是促使該連結出現的最佳方式。

過去許多人會認為,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已自顧不暇,不應要求他們去助人,增加負擔。但從研究結果可知,關注他人需求,做出利他行為,反而能當事者感覺更好,有利心理健康。

只要有傳達善意都行

有鑑於此,其建議有憂鬱、焦慮情緒困擾者在正規醫療外,不妨也多行善舉,相信對於改善病情能發揮潛移默化的效果。

至於做善事並非一定要捐錢,像是替同事倒杯水、開車禮讓行人、感謝為你服務的人、寫卡片鼓勵朋友、捐血或去當志工等,只要有傳達善意都行。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善舉不分大小,即使只是寫字留言鼓勵或感謝他人也是行善。(照片提供/柯俊銘)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593090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