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英特爾季辛格:AI驅動矽經濟 全球將達8兆美元產值

2023/09/20 08:27  

英特爾季辛格表示,AI驅動矽經濟,為全球科技經濟帶來近乎8兆美元(256兆台幣)的產值。(法新社)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於今(20)日凌晨舉行的第3屆英特爾創新日(Intel Innovation)演講指出,英特爾將實現AI人工智慧無所不在的技術,促使AI在客戶端、終端、網路及雲端等各式工作負載上普及化。他表示,AI將持續驅動「矽經濟(Siliconomy)」成長,晶片創造了價值達5740億美元(18.37兆台幣)的產業,驅動全球科技經濟帶來近乎8兆美元(256兆台幣)的產值。

季辛格表示,AI代表著一個世代的轉換,隨之而來的全球擴張新時代,運算將成為更好的未來的基礎。開發者們將迎向龐大的社會和商業機會,並得以突破各種限制創造解決方案以應對全球重大挑戰,改善每個人的生活。

季辛格強調,AI協助驅動由晶片和軟體帶來持續成長的「矽經濟」(Siliconomy),晶片創造了價值5740億美元的產業,驅動全球科技經濟帶來近乎8兆美元的產值。

季辛格並指出,英特爾提出4年5節點製程開發目標,目前持續依計畫進行中,其中,Intel 7已進入量產階段,Intel 4目前已量產準備就緒,Intel 3規畫於今年底推出。

季辛格並在現場展示Intel的20A晶圓及預定明年推出的英特爾Arrow Lake處理器首款測試晶片。Intel 20A將會是首個使用英特爾PowerVia晶片背部供電技術及新一代RibbonFET環繞式閘極電晶體設計的製程節點。同樣使用PowerVia及RibbonFET的Intel 18A,計畫於2024下半年進入量產。

英特爾也展示以UCle封裝聯盟打造的測試晶片封裝。季辛格預測下一波摩爾定律將伴隨多晶片封裝而起,如果開放標準可以更進一步增進IP整合,時程可望再縮短。他表示,去年制定的UCle標準,共有超過120家廠商響應,允許來自各家廠商的小晶片可以共同運作,新的設計將因應各式AI工作負載的擴張需求。

他並指出,該款測試晶片包含以Intel 3製程製造的英特爾UCle IP晶片,以及台積電的最新量產的N3E製程製造的新思科技(Synopsys )UCIe IP晶片,並採用英特爾2.5D EMIB先進封裝技術,展現台積電、新思和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IFS)對UCle建構公開標準化晶片生態系的支持。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33665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大翻車!中研院開發AI自答「我的國籍是中國」 測試版已下架

 
CKIP-Llama-2-7b被問到中華民國國歌及國花時,回答的答案是中共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及牡丹。圖/取自CKIP-Llama-2-7b網頁
CKIP-Llama-2-7b被問到中華民國國歌及國花時,回答的答案是中共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及牡丹。圖/取自CKIP-Llama-2-7b網頁

中研院開發的繁體中文語言模型AI,網友實測提問,卻自動回覆「我的國籍是中國」。中研院今天表示,模型產生內容出乎預期,也是未來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已將測試版先下架。

根據中央研究院網站說明,CKIP-Llama-2-7b是中央研究院詞庫小組(CKIP)開發的開源可商用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以商用開源模型Llama-2-7b以及Atom-7b為基礎,再補強繁體中文的處理能力,參數量達70億(7 billion),並提供大眾下載,作為學術使用或是商業使用。

然而,有網友在實測之後發現,當輸入問題「你是誰創造的?」系統卻回覆「我是由復旦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和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共同開發的,我的生日是2023年2月7日,我的國籍是中國,我的居住地是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服務器集,我可以說中文和英語」。

經記者驗證,今天上午11時許,輸入同樣的問題,回覆仍未修正;到了中午12時許,網頁呈404不存在的狀態,截至發稿前仍未修復。

中研院發布聲明表示,這是1項個人小型的研究,各界對此模型進行的提問測試,並未在原始的研究範疇。該研究人員表示,由於生成式AI易產生「幻覺」(hallucination),模型產生內容出乎預期,也是未來要努力改善的地方,研究人員今天已將測試版先行下架,未來相關研究及成果釋出會更加謹慎。

對相關研究成果公開釋出前,中研院也會擬定審核機制,避免類似問題產生。中研院並強調,CKIP-LlaMa-2-7b並非「台版chatGPT」,且與國科會正在發展的TAIDE無關。

中研院指出,CKIP-LlaMa-2-7b的研究目標之一是讓meta開發的Llama 2大型語言模型具備更好的繁體中文處理能力。

中研院說,此研究僅用了大約新台幣30萬元的經費,將明清人物的生平進行自動化分析,建構自動化的歷史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等事理圖譜,因此訓練資料除了繁體中文的維基百科,另也包含台灣的碩博士論文摘要、來自中國開源的任務資料集(CHINESE OPEN INSTRUCTION GENERALIST)、詩詞創作、文言文和白話文互相翻譯等閱讀理解問答;在github網頁上也據實說明。

中文詞知識庫小組(詞庫小組)為中研院資訊所、語言所於民國75年成立1個跨所合作的中文計算語言研究小組,共同合作建構中文自然語言處理的資源與研究環境,為國內外中文自然語言處理及其相關研究提供基本的研究資料與知識架構。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中文詞知識庫、語料庫及中文處理技術等。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494380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AI最佳註解? 劍橋詞典2023年度代表字「產生幻覺」

  
英國劍橋詞典宣布其2023年度代表字為「Hallucinate」,原意為產生幻覺;而受到今年AI熱潮影響,該字也獲得了全新字義。(路透資料照)

英國劍橋詞典宣布其2023年度代表字為「Hallucinate」,原意為產生幻覺;而受到今年AI熱潮影響,該字也獲得了全新字義。(路透資料照)

2023/11/16 08:5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23年已逐漸進入尾聲,最能代表今年一整年的詞彙是什麼呢?每年各大權威字典都會選出「年度代表字」,替一整年構思令人印象深刻的註解。英國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最近宣布其2023年度代表字為「Hallucinate」,原意為產生幻覺;而受到今年人工智慧(AI)熱潮影響,該字也意外獲得全新解釋。

綜合媒體報導,檢視劍橋詞典可發現,Hallucinate原意為,「似乎看到、聽到、感覺到或聞到一些不存在的東西,通常是受健康狀況異常或服用藥物影響」,亦即「因生病或吸毒而産生幻覺」。

如今,Hallucinate更多了一個額外字義,與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AI產品有關,新增註解是「當AI產生幻覺時,將產生虛假訊息」。

劍橋詞典表示,選擇Hallucinate為年度代表字,是因為新含義「觸及了人們為何正談論AI的核心」;AI倫理專家薛佛琳(Henry Shevlin)稱:「這是我們如何思考、擬人化AI的寫照。」

薛佛琳指出:「不準確或誤導訊息一直都存在,無論是謠言、宣傳還是假新聞。雖然這通常被認為是人類的產物,但『幻覺』是一個令人回味的動詞,意味AI經歷了與現實脫節的過程,讓人們誤以為產生幻覺的是AI,而非用戶本身。」

此外,劍橋詞典今年新增、約6000個字詞及定義中,也包括與AI相關的prompt engineer(提示工程師/AI溝通師)、large language model(大型語言模型)、GenAI(生成式AI)等詞彙。

劍橋詞典出版經理尼科爾斯(Wendalyn Nichols)則表示:「AI會令人產生幻覺,這一事實提醒我們,人類仍然需要運用批判性思考,來使用這些工具。」

尼科爾斯強調:「AI非常擅長透過大量數據,擷取特定資訊並進行整合。但當你越是要求它們富有原創性,它們就越有可能偏離正軌。」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491581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美英18國公布指南 推安全AI系統

  
美國、英國等十八國廿六日公布一份人工智慧(AI)安全指南,藉此推動企業創建「基於安全設計」的AI系統。(路透檔案照)

美國、英國等十八國廿六日公布一份人工智慧(AI)安全指南,藉此推動企業創建「基於安全設計」的AI系統。(路透檔案照)

2023/11/28 05:30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英國等十八個國家廿六日公布一份人工智慧(AI)安全指南,美國高層官員形容,這是第一份就如何確保AI不受流氓行為者侵害的詳細國際協議,希望推動企業創建「基於安全設計」的AI系統。在廿頁文件中,十八國同意,從事設計並使用AI的企業,在開發與部署AI時,必須確保客戶和更廣泛的大眾,可以安全地使用且不至於濫用。

AI興起已引發一連串擔憂,包括AI恐被用來擾亂民主進程、助長詐欺行為、引發嚴重失業等多項危害。據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官網介紹,該中心與美國國土安全部網路安全暨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聯合發佈這份「安全AI系統開發指南」,為AI系統開發人員提供開發過程中的網路安全決策。

該指南是NCSC與全球其他廿一個機構和部會(包括七大工業國集團和南方世界成員)合作制定,也是全球範圍內首次達成的這類共識,涉及AI系統開發生命週期中的四個關鍵領域:安全設計、安全開發、安全部署,以及安全運維,每個部分都重點介紹有助於降低AI系統開發過程的網路安全風險的注意事項和緩解措施。

這項協議並不具約束力,主要包括一般性建議,例如監控AI系統的濫用、保護資料不被竄改,以及審查軟體供應商。儘管如此,CISA局長伊斯特利(Jen Easterly)表示,這份協議仍然很重要,有這麼多國家支持AI系統必須將安全擺在第一;這些指導方針代表「一項一致的看法,就是在設計階段最重要的事就是安全性」。

路透指出,這是世界各國政府形塑AI發展的一系列倡議中的最新一項。除了英、美之外,簽署這項方針的國家還包括德國、義大利、捷克、愛沙尼亞、波蘭、澳洲、智利、以色列、奈及利亞和新加坡等。不過,指南並未探討若干棘手議題,包括如何適當運用AI,或輸入模型資料的取得方式等。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617781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英國研究:AI將取代專業工作「這行業」首當其衝

2023/12/01 11:06  

英國教育部未來技能部門近日發表一份研究報告稱,與勞力工作相比,專業工作在未來更容易受人工智能影響。(圖截自X「@alexvoica」)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人工智能近幾年快速發展已經改變了英國的勞動力市場,因此英國教育部未來技能部門(Unit for Future Skills)近日針對相關議題發表1份題為「人工智能對英國就業培訓的影響」的研究報告。報告中顯示,從事金融保險工作的工作者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反之運動員、建築工人等勞力工作者最不易受人工智能影響。

綜合外媒報導,該報告顯示從事金融保險相關工作的工作者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其中管理顧問將會是最先受到AI衝擊的職業,接下來分別是財務經理、會計師、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和律師。

其他包括大學講師、信貸主管、公共關係專家和神職人員,也都被認為是在未來最容易受人工智能影響的職業。另一方面,旅宿和食品業者、汽車貿易、農林漁業、運輸倉儲以及建築工人受人工智慧的影響最小,也就是說,那些需要高學歷的專業工作更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英國教育部未來技能部門對此表示,「這份報告說明教育系統與雇主之間需要進行協調,這樣才能確保未來的勞動人口知道如何從此一新興技術中獲益而非被取代」。

此項由英國教育部未來技能部門所發佈的研究結果是首批成功量化人工智能對就業市場影響的研究之一。英國科學院在近日發表的結果報告中表示,「英國10-30%的工作崗位將在未來20年內高度自動化,並且會因此創造許多新的工作崗位」;國際勞工組織最近的一份報告則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將使某些工作任務自動化,整體上可能會起到補充作用,而非完全接管工作」。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07114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