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假消息引爆英國13年來最大騷亂 極右翼趁機煽動仇恨

  
抗議群眾可能與右翼團體保衛英國聯盟(English Defence League)有關。倫敦市中心暴動也有超過100人被捕。(美聯社)

抗議群眾可能與右翼團體保衛英國聯盟(English Defence League)有關。倫敦市中心暴動也有超過100人被捕。(美聯社)

2024/08/04 20:16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英國北部紹斯波特市(Southport),7月29日發生兒童舞蹈班殺人事件,一名17歲男性持刀闖入以歌手「泰勒絲」為主題的暑期兒童舞蹈班進行攻擊,共成3名兒童死亡、8名兒童受傷,而後又因為網路假訊息指稱「兇手是移民」而引發極右翼團體示威暴動,英國多地3日爆發嚴重騷亂,當局面臨巨大壓力,亟需平息這場13年來最嚴重的動盪。

《法新社》報導,網路上流傳的錯誤訊息引發了針對特定族群的仇恨,極右翼勢力趁機煽動,導致騷亂迅速蔓延至利物浦(Liverpool)、曼徹斯特(Manchester)和布里斯托(Bristol)以及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等多個等主要城市。

暴徒向警察投擲磚塊、瓶子和照明彈,造成數名警察受傷,並洗劫和焚燒商店,而示威者在與反示威者發生衝突時高喊反伊斯蘭教的口號。這是自2011年夏季以來,英格蘭發生的最嚴重暴力事件。當時,倫敦北部一名混血男子被警察殺害後,引發了大規模的騷亂。

這場騷亂凸顯虛假訊息在網路時代的危害性。紹斯波特命案發生後,社群媒體上迅速出現關於17歲嫌犯魯達庫巴納(Axel Rudakubana)背景的謠言,儘管警方已證實他是英國出生,並控以謀殺和企圖謀殺等罪名,但這些謠言仍在社群平台上發酵,引發部分民眾對少數族裔的憤怒和恐慌,最終演變成針對穆斯林社群的暴力事件。

極右翼勢力是這場騷亂蔓延的幕後推手。英國保衛聯盟(English Defence League)等極右翼組織利用民眾的恐慌情緒,散播仇恨言論,煽動針對清真寺和穆斯林的襲擊。他們打著「受夠了」(Enough is enough)的旗號,在多個城市舉行集會,揮舞英國國旗,高喊「阻止偷渡船」(Stop the boats)等反移民口號,並與反示威者發生衝突,導致騷亂進一步升級。

英國警方表示,3日已逮捕約90名參與騷亂者,並加派警力維護秩序。司法大臣馬穆德(Shabana Mahmood)強調,「整個司法系統已準備好盡快將罪犯繩之以法」。

英國警方3日在曼徹斯特的抗議活動中,逮捕了一名反移民示威者。(路透)

英國警方3日在曼徹斯特的抗議活動中,逮捕了一名反移民示威者。(路透)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758765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讓中國有機可乘?英放棄查哥斯群島主權 保留美軍基地使用權

  
2001年,在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中,美國空軍一架B-1B轟炸機從狄耶戈加西亞軍事基地起飛。(法新社檔案照)

2001年,在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中,美國空軍一架B-1B轟炸機從狄耶戈加西亞軍事基地起飛。(法新社檔案照)

2024/10/04 18:53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歷經近2年談判後,英國與非洲國家模里西斯3日發表聯合聲明,英國正式將印度洋查哥斯群島(Chagos Islands)主權移交模里西斯,但仍保留建有美軍基地的最大島嶼狄耶戈加西亞主權99年,繼續供英美軍隊使用。此舉遭到英國在野保守黨強烈批判,認為這將導致模里西斯將其他島嶼租借給中國,帶來新的安全威脅。

查哥斯群島由60多座島嶼組成,於1965年被英國從殖民地模里西斯分離出來,成為英屬印度洋領地,模里西斯則在3年後獨立。英國1966年將最大島嶼狄耶戈加西亞租借給美國,1970年代後在島上建造海軍基地,還為此強迫約1500名島民遷移至模里西斯和塞席爾(Seychelles)等地。

美國將該基地描述為中東、南亞和東非安全行動「幾乎不可或缺的平台」,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及長達十多年的阿富汗衝突期間,更擔綱長程轟炸機的起飛基地。

數十年來,英國政府一直面臨將查哥斯群島主權移交模里西斯的壓力,包括聯合國國際法院在2019年一項不具約束力裁決中指出,英國應放棄查哥斯群島控制權,並指英國為了讓美國設立軍事基地,而不當強制撤離島民。

然而,由於狄耶戈加西亞島的軍事基地對美國在印度洋和波斯灣的行動十分關鍵,英方一直拒絕交出主權,甚至已在2016年將美國對該軍事基地的租約延長至2036年,目前基地內派駐2500名人員,以美軍為主。

英模兩國去年展開談判時,皆同意無論結果如何,狄耶戈加西亞軍事基地將繼續運作。3日,英國首相施凱爾和模里西斯總理賈諾斯(Pravind Jugnauth)達成查哥斯群島主權移交協議。賈諾斯認為,該協議表明一個小國如何在大國面前「贏得正義」,「今天,在我們獨立56年後,我們的非殖民化工作已完成。現在我們的國歌可以在我們的領土上更加響亮地響起」。

英國外交大臣拉米表示,該協議將確保狄耶戈加西亞基地的未來,若沒有這項協議,基地的安全運作將受到威脅,包括主權爭議和法律挑戰,「50多年來,該基地的地位首次獲得無可爭議的法律保障」。

作為協議一部分,英國將保留狄耶戈加西亞島主權,初始期限為99年,期間將向模里西斯支付租金,金額並未公開,還將為流離失所的查哥斯人專設「安置」基金,好讓他們返回狄耶戈加西亞以外的島嶼。

儘管美國總統拜登對這項「歷史性協議」表示讚賞,稱這確保狄耶戈加西亞島軍事設施在下世紀能有效運作,但有志參選英國保守黨黨魁的國會議員皆表示失望。

對中國立場強硬的圖根哈特表示,此舉可能導致模里西斯將其中一座島嶼租借給中國,「這是可恥的讓步,破壞我們的安全,讓盟友暴露在風險中」;任內發起主權談判的前外交大臣柯維立稱該協議「軟弱」;前移民事務大臣詹里克更直言英國形同「投降」。

英國改革黨黨魁法拉吉則說,將查戈斯群島移交給模里西斯是「戰略災難」,「我們的美國盟友將怒不可遏,而北京將欣喜若狂」。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820568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英國再制裁30艘「影子艦隊」船舶 打擊俄國石油收入

2024/11/26 00:30

〔中央社〕英國政府今天宣布制裁30艘屬於俄羅斯「影子艦隊」的船舶,使得受倫敦當局制裁的船隻總數來到73艘。儘管俄國出口面臨制裁、石油價格被設定上限,仍能繼續透過這類艦隊出口。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當局運用「影子艦隊」來規避出口與石油禁運令,藉此為侵略烏克蘭的戰爭籌措資金。這些船經常掛著他國國旗,實際上載運的是俄羅斯石油和汽油。

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形容最新措施是英國針對這類油輪及貨船迄今「最大規模的制裁方案」。

英國也制裁2家俄羅斯保險公司,指控它們促成這類艦隊。

根據英國外交、國協及發展部(FCDO)聲明,今日列入制裁的半數船舶過去1年運送了價值超過43億美元的石油及石油產品。

拉米宣布上述制裁之際,正值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在義大利開會。目前為止英國已制裁73艘影子艦隊船舶,超過美國的39艘及歐洲聯盟(EU)的19艘。1131126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875080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英國國會通過挺台動議!譴責中國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

英國下議院28土通過反對中國錯誤解釋聯合國2758號的挺台動議。圖為27日英國首相施凱爾赴下議院接受答問畫面。(法新社)

英國下議院28土通過反對中國錯誤解釋聯合國2758號的挺台動議。圖為27日英國首相施凱爾赴下議院接受答問畫面。(法新社)

2024/11/29 06:20

首次上稿 00:40
更新時間 06:20

吳裕堯/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近年在國際大放異彩,反中浪潮則在全球蔓延,包括澳洲、荷蘭、歐洲議會、加拿大等民主盟友相繼通過反對中國錯誤解釋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的挺台動議,同時譴責中國將台灣視為中國一省!

根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近期有越來越多國家明確站出來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權利,向聯合國施壓,要求改變應中國要求排除台灣在世界舞台外的方針。英國下議院週四(28日)通過挺台動議,反對中國扭曲詮釋聯大2758號決議,重申這項決議無涉台灣主權,也未聲稱中國主權涵蓋台灣。

獨立網路平台「沃草」28日晚間也分享這個消息,這是繼澳洲、荷蘭、歐洲議會、加拿大之後,第5個通過挺台決議的國際盟友,而且是一致通過,表明聯大2758號並未涉及台灣主權地位,英國通過的決議文中也強調2758號並沒有賦予「一中原則」國際法地位,台灣的國際參與不應該因此被排除。

「沃草」還說,英國國會挺台動議也譴責中國刻意扭曲2758號,以改變台灣的主權地位,從國家(country)改為中國一省(province of China)。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878509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英相訪烏 簽署百年夥伴關係

英國首相施凱爾(右)16日首次訪問基輔,將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左)簽訂「百年夥伴關係協議」,深化雙邊安全關係。(美聯社)

英國首相施凱爾(右)16日首次訪問基輔,將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左)簽訂「百年夥伴關係協議」,深化雙邊安全關係。(美聯社)

2025/01/17 05:30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英國首相施凱爾十六日訪問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簽署「百年夥伴關係」安全協議,深化雙方在國防、安全、能源及貿易等領域的合作關係,提升烏克蘭抵禦俄羅斯威脅的能力。施凱爾指出,英國與烏克蘭長年友誼的力量「不容低估」。

根據協議,英烏將加強國防安全、科技貿易等合作,英國將協助烏克蘭提升波羅的海、黑海及亞速海的海上安全,應對俄國軍事威脅,涵蓋無人機防禦、先進軍事科技合作,及監控系統建設,防止俄國從佔領區非法輸出穀物。

此次是施凱爾去年七月擔任首相以來首次訪烏,就在施凱爾到訪之際,基輔響起空襲警報,俄羅斯無人機襲擊市中心,凸顯烏克蘭安全情勢嚴峻。

自二○一四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二○二二年入侵烏克蘭以來,英國已為烏克蘭提供逾一二八億英鎊(約五一四一億台幣)的軍事和人道援助,並在英國本土訓練超過五萬名烏克蘭部隊。然而,相較於美國,英國角色仍然有限。即將上任的川普質疑美國援烏的龐大開支,主張應透過外交途徑結束戰爭。

討論西方在烏駐軍的可能性

澤倫斯基與施凱爾也討論西方國家在烏克蘭駐軍監督停火協議的可能性。此構想最初由法國總統馬克宏提出,並被烏克蘭視為加入北約組織(NATO)前提。澤倫斯基說,任何此類提案都應與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時間表一併提出。施凱爾還宣布將額外提供四千萬英鎊(約十六億台幣),支援烏克蘭戰後重建。

澤倫斯基強調,任何和談都須納入有效的安全保證,確保烏克蘭免受俄國侵略。俄軍近期在烏東頓內茨克及北部哈爾科夫取得進展,可能威脅烏國補給線,並對基輔等關鍵城市構成更大風險。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687751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英願派兵 進入烏克蘭維和

儘管美俄談判在即,俄烏仍持續熱戰,烏克蘭第24機械化旅十五日在東部前線城市查西夫雅爾朝俄軍據點發射火箭砲。(法新社)

儘管美俄談判在即,俄烏仍持續熱戰,烏克蘭第24機械化旅十五日在東部前線城市查西夫雅爾朝俄軍據點發射火箭砲。(法新社)

2025/02/18 05:30

〔編譯林家宇/綜合報導〕為因應美俄就烏克蘭的和平談判可能排除歐洲參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十七日邀集德國、英國、義大利、波蘭、西班牙、荷蘭、丹麥、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商討對策。英國首相施凱爾會前投書「每日電訊報」,表明「準備好且願意派出英國部隊進入烏克蘭領土執行任何和平協議」。

此為施凱爾首度公開表達部署駐烏維和部隊意願。他認為,英國能夠在烏俄和平進程中,扮演連接歐洲與美國的獨特角色。他寫道,「英國準備好扮演領銜角色加速推動烏克蘭的安全保證。這包括對烏國更進一步的軍事支持,英國對此準備提出至少在二○三○年以前,每年三十億英鎊(一二四二億台幣)的承諾」。

施凱爾表示,「我對於置英國軍人於潛在險境負有極其深切的責任」、「但協助烏克蘭安全的任何角色,也就是協助確保歐洲大陸及歐洲國家的安全。這場戰爭的終結,不能僅是俄國總統普廷再次攻擊前的暫歇」。

自烏俄戰爭爆發後,英國政府始終不願公開討論駐軍烏克蘭的可能性。每日電訊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施凱爾之所以在巴黎會議前表達立場,部分是出自美國高層在慕尼黑會議期間,呼籲歐洲得為自身防衛扮演更加重大角色的一系列聲明。施凱爾也計畫在本月底訪問美國時,與川普討論巴黎會議內容。

估需10萬歐洲部隊

每日電訊報掌握的可能方案之一,為烏軍駐守在和平協議劃定的新邊界上,歐洲部隊則部署在烏軍後方。目前估計所需的歐洲軍隊人數為十萬。

然而,英國軍事在經費和人力上正面臨困境。報導指出,施凱爾仍抗拒軍方高層私下籲請將軍事支出從現行國內生產毛額(GDP)二.三%升高至二.五%以上。以及英國軍隊規模在上個春季降至七.三萬人以下,是自拿破崙時代以來首見。

瑞典︰支持派兵 德國︰言之過早

施凱爾的表態也對盟國帶來壓力。德國政府副發言人霍夫曼說,認為眼下談論在烏國部署維和部隊「言之過早」。波蘭總理圖斯克說,華沙會持續提供基輔財務和軍事支持,但不會讓波蘭部隊進駐烏國領土。瑞典外交部長斯典尼嘉德則暗示支持派遣維和部隊,稱只要協商出一份公平且可長可久的和平協議,那麼「這份協議便需要受到維護,為此我國政府不會排除任何可能性」。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692266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歐洲強化參與 英國航艦打擊群3月啟程部署印太

中國官媒報導,英國皇家海軍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將率領由驅逐艦和核動力潛艦組成的打擊群,於3月份展開新一輪印太部署行動。(美聯社檔案照)

中國官媒報導,英國皇家海軍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將率領由驅逐艦和核動力潛艦組成的打擊群,於3月份展開新一輪印太部署行動。(美聯社檔案照)

2025/02/20 05:51

首次上稿 00:34
更新時間 05:51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英國政府去年宣布,今年將再次派遣航空母艦打擊群部署印太地區,深化與美國、日本、澳洲和南韓等國的防務合作。據報導,英國皇家海軍「伊莉莎白女王級」航艦「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將率領由驅逐艦和核動力潛艦組成的打擊群,於3月份展開新一輪印太部署行動。

中國新華網報導,搭載F-35B戰機的威爾斯親王號打擊群將穿越大西洋、地中海、紅海和印度洋,最終抵達印太海域進行部署。英國國防部表示,威爾斯親王號重返印太海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是英國航艦時隔近4年,再次在該地區展現存在。

英國2021年首次在印太區域部署航艦打擊群,當時是由「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領銜,威爾斯親王號則為同級航艦。伊莉莎白女王號當年沿途先後與印度、美國、日本及部分東南亞國家舉行聯合演習,並首次停靠日本。

報導指稱,威爾斯親王號打擊群前進印太的路徑,將與伊莉莎白女王號基本一致,但活動範圍更廣、港訪國家更多、在重點海域停留時間更長。據推測,威爾斯親王號可能分階段、跨區域與多支美國航艦打擊群進行聯合軍事行動,例如在大西洋進行聯合巡航;在地中海至紅海水域與「杜魯門號」舉行聯合演習;在西太平洋與「喬治華盛頓號」,或日本、南韓、澳洲兩棲攻擊艦進行聯合操練。

威爾斯親王號打擊群部署印太期間,也將與南韓、澳洲等國舉行「太平洋夥伴」聯合演習,並進行港口訪問交流。另外,據稱英國航艦部署期間將訪問日本多個港口,日本自衛隊將為英方提供「武器等防護」及護航勤務。

英國媒體指出,威爾斯親王號打擊群部署計畫表明,去年7月再次執政的工黨政府,繼續堅持「全球英國」和英版「印太戰略」,追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擴大印太地區影響力的目標並未改變。英國國防大臣希利18日表示,英國在印太區域有深遠的承諾和夥伴關係,包括「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以及與日本、義大利共同開發第6代戰機的全球空戰計畫(GCAP),英國「可為印太區域的安全平衡做出貢獻」,特別是「支援美國及其他盟友」。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956713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烏克蘭戰爭將滿3年 英國預告最大規模對俄制裁

英國外相拉米。(法新社資料照)

英國外相拉米。(法新社資料照)

2025/02/23 09:12

〔中央社〕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24日將滿3年。英國外交大臣拉米今天說,歐洲各國應加倍支援烏克蘭、憑藉實力達成和平,明天他將宣布實施自2022年戰爭全面爆發以來最大規模對俄制裁。

拉米(David Lammy)指出,烏克蘭、英國、歐洲全體如今面臨歷史關鍵時刻。俄羅斯侵略戰爭對烏克蘭以外國家的衝擊,包括對英國經濟、制度及生活方式的影響,在在顯示「我們絕對不可將自身安全視為理所當然」。

拉米說,英國將維持對烏克蘭的承諾,每年編列30億英鎊(約新台幣1240億元)軍援烏克蘭預算。此外,英國願意、也將作好準備,在有需要時提供兵力,成為國際維和部隊一部分。

拉米預告他明天將宣布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以來,英國最大規模對俄制裁,以削弱俄羅斯軍事機器和財源。

另一方面,拉米提到,英國將與美國及歐洲夥伴合作,以達成可持續的公正和平。他強調,任何關於烏克蘭的事務,都必須有烏克蘭參與。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月下旬就任後加速對俄烏「促和止戰」,但作法屢引發對烏施壓強度遠勝過對俄施壓、缺乏與歐洲協調、談判未正式開始即輕易向俄方讓步等疑慮。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下週訪美與川普會談時,預計將尋求確保歐美對烏克蘭議題立場一致。

施凱爾近期頻繁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通話。首相府一名發言人表示,施凱爾22日向澤倫斯基重申英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堅不可摧,並強調烏克蘭必須在任何「終戰」協商占核心地位。

施凱爾指出,保衛烏克蘭主權對嚇阻俄羅斯的進一步侵略至關重要。

他另曾在19日及14日與澤倫斯基通話。在川普批評澤倫斯基是不舉行選舉的「獨裁者」後,施凱爾19日表達對烏克蘭「民選領導人」澤倫斯基的支持,並指出烏克蘭在戰爭期間暫停選舉是「徹底合理」之舉,一如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至1945年)期間的作法。

施凱爾並於14日提到,烏克蘭需要強大的安全保證、更多的武器、主權獨立的未來,而烏克蘭可信任英國將加速、加強相關作為。

施凱爾並重申英國立場,即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之路「不可逆」,而這也是去年北約華府峰會達成的共識。

儘管「加入北約之路不可逆」不等同正式邀請烏克蘭入會,這項經各方折衝後明文宣告的共識表達北約願協助烏克蘭採取行動,強化與歐洲-大西洋安全架構的整合。

莫斯科當局一再以「北約東擴」對俄方構成威脅為由,反對烏克蘭入會、甚至藉此合理化對烏克蘭的侵略。

然而,2014年以前,支持爭取加入北約的烏克蘭民眾一般不超過3成,且不贊成加入的比例高於贊成;2014年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Crimea)半島並逐步軍事占領烏東後,支持加入北約的烏克蘭民眾占比明顯開始上升,且比例穩定高於不贊成入會的民眾。如今,支持加入北約的烏克蘭民眾占比已高達8成。

俄羅斯2022年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後,多年來奉行「軍事中立」原則的芬蘭與瑞典當年隨即宣告申請入會,並分別於2023年和2024年成為北約正式成員。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959805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近3年最大規模!英對俄祭107項新制裁 中企也入列

2025/02/26 14:16  

英國宣布對俄羅斯祭出近3年最大規模經濟制裁。(資料照,歐新社)英國宣布對俄羅斯祭出近3年最大規模經濟制裁。(資料照,歐新社)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在周二(25日)邁入第4年,英國宣布對俄羅斯祭出近3年最大規模經濟制裁,總計達107項目,納入67名個人和實體,包括位於中國和香港的10家廠商。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外交部在周一(24日)發聲明,這些制裁的目標針對的是俄羅斯的軍事供應鏈、助長普廷的非法戰爭收入、以及為克里姆林宮牟取利潤的貪腐政客。

這次制裁包括67名個人和實體,以及40艘俄羅斯用以規避國際制裁的「影子艦隊」船舶,總計107項,包括位於中國和香港的10家工具機和微電子產品廠商。

與以往不同,此次發布的制裁名單納入更多來自俄羅斯以外國家地區的個人和實體,包括扮演中轉角色的「第三地」企業。根據名單,向俄羅斯軍工業輸出工具機、微電子產品、用於武器系統的微處理器、雷達和無線電導航設備及各項軍民兩用物資與科技的生產商和供應商,橫跨中國、泰國、印度、土耳其與吉爾吉斯等中亞國家,以及德國。

英國外交部指出,中國是俄羅斯軍方的關鍵物資最大供應源。根據制裁名單,在「俄羅斯國防部門供應商和協力者」這一類別下,有位於香港的企業九星電子科技(Ace Electronics)、TKT-1997 Razvoj,以及普萊米樂國際貿易(Premera International)。

另外還有位於中國的廣州數控設備(GSK CNC Equipment)、蘇州紐威數控裝備(Neway CNC Equipment)、寧波貝寧機床(Ningbo Blin Machinery),以及寧波歐騰機械(Ningbo Oturn Machinery)、北京保利科技(Poly Technologies)、蘇州百勝動力機器(Suzhou Parsun Power Machine)、深圳詩瓦貝光電(Shvabe Opto-Electronics),總計10家位於中國和香港的實體。

英國外交部長拉米(David Lammy)表示,這次行動是近3年來最大規模,凸顯了英國對烏克蘭的承諾,他表示「唯有透過實力,才能實現持久的和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致力於讓烏克蘭處於最強的位置。當全世界都在紀念普亭全面入侵進入第四年的嚴峻里程碑時,我們不能、也不會在烏克蘭為我們的共同安全而戰時拋棄他們。」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發言人指出,英方有關制裁是沒有國際法依據的單邊主義行徑,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已向英方嚴正交涉。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963206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即將見川普!英相宣布2027國防預算增至GDP2.5%

英國首相施凱爾宣布,自2027年起,提高防衛支出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且最快2029年起提升至3%。(歐新社)

英國首相施凱爾宣布,自2027年起,提高防衛支出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且最快2029年起提升至3%。(歐新社)

2025/02/26 08:37

〔中央社〕英國首相施凱爾今天臨時在國會發表聲明,宣布自2027年起,提高防衛支出至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且目標為最早自2029年起,提升至GDP的3%。

增加的防衛支出將由削減對外援助預算支應。施凱爾(Keir Starmer)指出,若計入情報安全機關業務,則英國的防衛支出至2027年即可達GDP的2.6%。目前英國防衛支出約為GDP的2.3%。

施凱爾提到,這將是自冷戰結束以來,英國最大規模的國防支出持續增長,相關措施今天就展開。他說,數十年僅見的變局須以數十年僅見的方法應對。

去年7月贏得國會大選上台執政的英國工黨曾承諾在財政條件允許下,提升防衛支出至GDP的2.5%,但遲未訂出時間表。前任保守黨政府曾規劃至2030年達成防衛支出占GDP 2.5%的目標,現任黨魁巴登諾克(Kemi Badenoch)則主張,「防衛支出在GDP占比2.5%」已不足以應對當前國際安全挑戰。

施凱爾27日將在華府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會晤。川普主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歐洲成員國應大幅提高防衛支出,且北約各國防衛支出的最低標準應由現行「GDP 2%」提升至「GDP 5%」。美國自身防衛支出則占GDP的3%至3.5%。

英國方面,至少自俄羅斯2022年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開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陸最大規模戰爭以來,已有許多安全事務專家和軍事將領呼籲政府儘速提高國防預算、達到趨近GDP的3%。施凱爾今天提到,「自2027年起增加防衛支出」事實上已較他原訂時程提前。

不過,考量英國已表態願向烏克蘭派兵協助穩定局勢,以及美國擬減少對歐洲安全的投資、英國被期待在北約歐洲防務扮演更吃重的領導角色,今天宣布的防衛支出增加幅度是否足夠,已引發專家質疑。

施凱爾向國會表示,為因應防衛投資增加,政府擬削減援外支出;援外支出將由現行占國民所得毛額(GNI)的0.5%,在2027年下修至0.3%。

工黨曾承諾在國家財政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提高英國的援外支出至GNI的0.7%。聯合國(UN)曾通過決議,成員國的政府開發援助(ODA)支出應以達GNI的0.7%為目標。工黨傳統上較保守黨重視援外計畫;施凱爾今天宣布削減相關預算,在國會引發部分議員批評,提到中國、俄羅斯恐趁虛而入。

施凱爾表示,政府將竭盡所能,讓世界回到允許援外支出達到應有水準的狀態,但當前局勢顯示,國防及國家安全必須永遠占第一順位,而像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這樣的暴君只會對強勁的力量展示有反應。

與川普政府向莫斯科當局釋出合作善意不同,施凱爾重申,俄羅斯對英國安全構成威脅。

不過,儘管大西洋兩岸的對俄立場分歧日益鮮明,施凱爾強調,英國必須拒絕在歐洲和美國之間選邊站、這是違背英國國家利益的「假選擇題」。

施凱爾今天並預告,在北約海牙峰會6月登場前,英國政府將發布新的「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整合國防部等各中央部會正在進行的國安相關政策檢討。

施凱爾提到,政府將致力讓防衛支出不僅強化英國國防及相關產業實力,更促進經濟成長、增進研發創新與人才培育。

他另指出,英國的產、學、研、商界及一般民眾都必須在國家的安全防衛扮演更大角色,對自己的責任與權利有新認知。

儘管施凱爾稱新政策意味英國自2027年起,每年將新增防衛支出134億英鎊(約新台幣5600億元),獨立研究機構「財政研究院」(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指出,考量防衛支出的增加規模及援外預算的削減幅度,正確的數字應該是每年新增約60億英鎊。

施凱爾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會指出,即便援外預算縮減,英國將持續支援烏克蘭、加薩地區及蘇丹。

他並證實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稍早說法,即27日與川普會談後,施凱爾將邀集歐洲國家領導人赴英會商、就烏克蘭及歐洲防務等議題整合意見。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962774

請從論壇首頁右上角進入「個人中心」,就可以編輯您個人的頭像、簽名檔及自我介紹。請用高級模式回覆,點HTML框,可有更多變化豐富版面。
不怕辛苦,就怕不公平;不怕卑微,就怕不公義。
可以哭泣,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不要放棄!

TOP

返回列表